過去20年中,英國基礎石化產品產能大幅萎縮,剩余產能中的一部分已經轉而生產高附加值的專用化學品。北海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日益下降,也增加了英國石化工業的原料成本。不過,隨著英國煉化工業一些大型并購交易的發生,新的投資者將給英國石化工業帶來新希望。
由于產品缺乏競爭力,國內市場萎縮,近年英國已經關閉了一批石化裝置,大多數是陳舊資產。沙特基礎工業公司于2008年底關閉了位于Seal Sands附近的芳烴聯合體,從而退出C8產業鏈。此外由該聯合體供應原料的位于威爾頓的一套35萬噸/年對二甲苯裝置也已經關閉。陶氏化學于2010年1月份關閉了位于威爾頓的一套32萬噸/年環氧乙烷(EO)裝置。由于陶氏化學曾是英國唯一的EO生產商,EO裝置的關閉促使禾大公司關閉了位于威爾頓的一套以EO為原料的生產裝置。英威達公司也已關閉了位于威爾頓的一個尼龍生產聯合體。殼牌英國公司新上任的總裁格拉姆·范特霍夫(Grahamvan’tHoff)也表示,當前殼牌在英國的業務與10~20年前相比已經小了很多。
隨著一些大規模并購交易的發生,英國煉油和石化工業正不斷出現新面孔。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國英力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已于日前圓滿完成設立貿易和煉油合資公司的交易。中國石油已支付10.15億美元現金收購合資公司50%的股份。合資公司主要涉及位于蘇格蘭格蘭杰莫斯和位于法國拉瓦萊的煉油廠的貿易和煉油業務。格蘭杰莫斯煉油廠位于蘇格蘭福斯灣,可直接利用來自北海的原油和天然氣,原油日加工量約21萬桶。英力士表示,與中石油的交易對于英力士公司的石化業務有著積極的影響。英力士公司CEO唐洛堤(Tom Crotty)說:“該交易為兩家煉油廠開啟了獲得新的原料來源的機會,將增強這兩家煉油廠的盈利能力。”
殼牌公司在今年年初簽署一項協議,計劃以13億美元的價格向印度埃薩能源公司旗下子公司埃薩石油英國公司出售Stanlow煉油廠。該煉油廠設計原油加工能力為27萬桶/天,占英國煉油總能力的15%。受煉油利潤下降的影響,殼牌提出了削減煉油產能并將精力放在大型煉油資產的戰略,早在2009年,公司就宣布擬出售Stanlow煉油廠。該交易同時包括在Stanlow的石化裝置,如乙苯、丙烯和甲苯生產裝置。
業內人士表示,資產出售或引發英國新的石化業務投資。英國石化工業最近的一個主要石化投資項目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在2010年完成了位于威爾頓的一套40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裝置的建設。英力士公司正投資1億歐元對位于英國格蘭杰默斯的兩套乙烯裂解裝置中較大的一套進行升級改造。該裝置設計年產乙烯70萬噸,主要利用來自于北海的乙烷和丙烷為原料。升級改造將提升生產裝置原料的靈活性,包括利用煉油廠尾氣作為原料。
一位業內人士稱,英國石化工業未來可期,但需要繼續提高其競爭力。顯然英國石化產品不可能在成本上與廉價的中東石化產品相抗衡,因此只能把重點放在歐洲大陸市場。但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英國任何新建的世界級石化項目進入歐洲大陸市場在運費上處于劣勢,因此英國石化工業需要通過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業務來克服這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