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制革業的轉移,近幾年皮革化學品制造商的重心正在轉向亞太地區。盡管目前全球重要的皮革研發中心半數以上建在歐洲,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公司在中國的戰略地位的加重,全球研發中心的布局開始發生變化。據
皮革化學品制造商TFL所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球皮革化學品年消費量約180萬噸,市值45億美元,涉及的加工助劑共計約6000種。皮革化學品市場'五巨人'———巴斯夫、朗盛、科萊恩、斯達爾(Stahl)、TFL優勢明顯,其產品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40%,其余市場為近200家中小企業擁有,這些企業的年銷售額在1000萬美元到1億美元不等。
據悉,2002年亞洲的皮革廠消費的皮革加工用化學品占到全球總量的50%,專家預測,這個比例還將繼續升高。雖然現代科技發展非常快,制革這個歷史悠久的產業迄今為止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的手工藝行業,許多流程還是靠大量的人工勞動來完成,根本談不上自動化。受發展中國家人工工資低廉這一因素吸引,越來越多的制革產能移師到中國、印度等國家,只有那些極具創新性和特殊的皮革廠還留在歐洲和美國。
朗盛集團首席執行官賀德滿表示,朗盛在中國的所有機構中,其合資企業朗盛無錫皮革化學品公司的銷售額最高。該合資企業自1998年成立以來,每年生產皮革化學品約1萬噸。目前朗盛在這家合資企業中建有其最大的皮革化學品研發實驗室,為中國和亞太地區市場服務。TFL是1996年幾家公司的皮革化學品部合并后設立的公司,最近也在中國開辦了皮革化學品廠。荷蘭的斯達爾公司也在努力開拓歐洲和美國以外市場的皮革化學品業務。今年7月,斯達爾兼并了西班牙的Pielcolor公司,后者在市場增長較快的拉美和亞洲地區的皮革化學品業務基礎相當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