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米產業亟需認證 業界呼吁出臺技術標準 |
|
2004-6-15 中新網 |
|
“納米怎么就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拿著新近開發出來的水不沾、油不沾、墨不沾的羊絨衫,日前鄂爾多斯內銷公司常務副總杭連祥對能不能打上納米標識心里卻一點底也沒有,“現在農產品要說自己無公害,你必須要有認證;節能等環保字眼也不能隨便戴,你必須要有十環的環保標志認證;像抗菌、抑菌、殺菌等說法也有了把門的了,你得通過抗菌產品標識認證,納米我找誰去呢?”
據中科院基礎局局長金鐸介紹,鄂爾多斯目前正在大規模投資納米產業,采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納米技術,在不改變羊絨保暖、輕薄、柔軟特性基礎上,應用新型納米材料,開發出具有防水、防油、防污及自清潔功能的系列羊絨制品,并建成了年處理60萬件的生產基地。
產業化就是技術與市場的對接,這是納米技術的根本目的和歸宿之一,杭連祥認為,“消費者最終接受的是產品,在廠家和消費者的對話、溝通過程中,尤其是目前納米產品市場良莠不齊的情況下,這時候更需要權威第三方的認證、認定工作”。
據記者了解,中國環境標志產品制度實行近十年,按照頒布的40多類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國內300多家企業的近千種產品獲十環環境標志。近幾年興起來興起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同樣是有章可循。針對這三種產品,農業部分別先后組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負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和標識管理。
隨著人們的衛生健康觀念強化,許多商家在抗菌、抗病毒上大做文章,很快中國抗菌材料及制品行業協會應運而生,提出抗菌產品的質量標準和相應的技術規范,推出抗菌標志認證。與環保、抗菌、綠色食品等認證相比,納米產品卻一直處于無序和混亂狀態,“納米水”、“納米鞋墊”、“納米油”、美容品、清潔劑、甚至連安全套、口罩也貼上納米標簽,納米成了商家想用就用、想包就包的高科技“花瓶”。
針對納米標簽隨便貼、沒有管理規范的現象,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副主任江雷指出,這里面涉及到有幾個問題,首先是沒有技術標準,沒有一個衡量的尺度,有的即使把微米級的夸大成納米級的,你也不能判定;其次是沒有納米材料的鑒別和認定機構;第三是,與納米產品相關的權威行業協會沒有迅速成立,這導致光有呼吁、沒有牽頭落實的組織保證。對此,金鐸局長建議,必須盡快建立納米技術、材料以及產品標準,設立鑒別和認定機構,成立相關行業組織。
|
|
|
【查看評論】【大 中 小】【打印】【關閉】 |
|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
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
|
發表 對“
納米產業亟需認證 業界呼吁出臺技術標準 ”的評論. 標 * 號的為必填項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