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第四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順利召開 |
|
2005-11-1 中國聚合物網 |
|
“全國第四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于2005年9月16日-20日在山東煙臺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和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聯合主辦,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周廉院士任會議主席,榮譽理事長師昌緒院士、李恒德院士,嚴東生院士任會議顧問,科技部基礎司副司長馬燕合,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姜代曉、副廳長翟魯寧,煙臺市副市長張仁強出席會議。 來自全國各地的350多位材料科學家、科技工作者和產業界的代表來到這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參加了本次會議。為了把“全國第四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開成能夠同時滿足科技工作者、政府決策部門和產業界不同層次人員的要求,組委會特別邀請了九知名材料科學家嚴東生院士、盧柯院士、張澤院士、范守善院士、錢逸泰院士以及馬燕合教授、張立德教授、周少雄教授和陳軍教授作大會主題報告;除大會特邀報告之外,大會秘書處共收到學術論文226篇,分別在七個分會場和納米材料產業論壇上進行報告,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內容涉及近兩年來我國在揭示納米結構自組規律、納米功能效應及其本質、性能表征研究的最新進展,納米結構設計及控制技術,結構自組裝技術,納米器件原理與制造,以及納米材料和技術在能源和環境、醫療器械與制藥、光電信息器件、納米表面修飾和納米材料技術在精細化工、紡織、輕工、電力和提升傳統材料產業品質和技術裝備開發等方面最新成果;產業專題論壇對中外納米科技和材料產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差距作基本的評估,探討中國納米材料產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和保持健康、持續發展的途徑等熱點問題。現將會議學術交流概況總結如下: 一, 大會特邀報告 國家科技部馬燕合教授做了題為“加強自主創新發展納米技術”的大會特邀報告,用大量的最新的與納米技術相關的國際上的統計數據,全面對比、分析了我國納米技術研究在國際上所處的位置和現狀:近年來中國在納米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某些專項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獲得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但我們的總體技術實力還遠遠不足以與美、日、德國等發達國家抗衡,不少納米技術領域,中國專利還處于空白狀態,即便是在一些優勢領域,專利的絕對數量與美、日、德諸國相比仍然相形見絀,僅處于國際第二梯隊。他指出:近年來納米技術蓬勃發展的標志就是專利數量的急劇增加:自2002年的12172件增加到2003年的26474件,全世界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實現了數量翻番,這是一種強烈的信號,預示著納米技術發展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我們應該關注納米技術專利發展態勢,制定相應的納米技術專利發展戰略和策略,充分利用專利制度在未來“納米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針對我國納米發展的現狀,提出了若干建議: ●發展納米“熱”中要“冷”思考,浮躁和炒作不可取 ●發展趨勢要關注納米材料、納米電子、納米醫學 ●納米科技安全性問題要同步發展研究 ●要重視發展納米計量、測量、表征技術 ●要重視國家納米標準制定,納米專利保護 ●發展納米技術企業要有主體意識、長遠戰略 ●發展納米技術政府要有服務意識,政策扶植 中科院固體物理所張立德教授,對我國納米技術產業的現狀進行了綜合性分析: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我國納米材料制造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已有一些產品開始進入市場,在國際上有一定地位;但對納米技術、納米市場還缺乏全面、科學的認知,發展我國納米技術的良好機遇和嚴重挑戰并存,建議采取如下具體對策: ● 加強頂層設計,形成納米材料技術產業鏈和價值鏈; ● 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 堅持納米技術與其它技術相結合,當前以發展切入型技術為主,培育主導型技術; ● 注意知識產權保護,制定專利的策略; ● 加強協作。 錢逸泰院士作了題為“納米材料化學制備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究”的特邀大會報告。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總結了前人有關化學制備的若干方法后,創造性地提出了采用“I2輔助轉化”制備GaN、鉆石、碳納米管和SiN等納米材料的新技術,克服了常規化學方法制備納米材料需要高溫、高壓或高溫加高壓的難題,大大降低了合成工藝難度和制造成本,可加速納米材料制備的工業化。 安泰科技股份公司周少雄教授題為“科技部‘十五’攻關納米材料專項重大進展和納米安全”特邀報告,除了介紹“十五”期間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外,特別強調了納米安全這一為國際嚴重關切的問題。國際上有大量報導,由于納米材料具有極小的尺寸和非常高活性,納米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利益同時也可以通過下述途徑危害人類: 1、納米顆粒物可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2、納米顆粒對生物體具有危害 3、納米技術在藥物中存在未知風險 4、納米技術在日常生活用品中有潛在的風險 在世界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已有眾多的教訓,環境污染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因此處在納米研究的現階段,我國就應對這一問題有所重視,才能避免以后投入更大的成本去解決它所帶來的危害。 盧 柯院士題為“金屬材料的表面納米化-表面機械變形處理(SMAT)及應用”的大會特邀報告,著重介紹了采用塑性加工的方法對材料進行表面變形處理以獲得淺層納米結構,可強化塊體材料的表面的機械、摩擦和抗腐蝕性能以及表面層的擴散和表面化學動力學,詳細研究了結構性能的關系和應變誘發晶粒細化(幾個納米至微米)的機理。 范守善院士“一維納米材料生長和可能的應用”的報告介紹了一種可以精確控制、快速定向有序生長一維碳納米管陣列的制備新工藝;發現了連續碳納米管線的制備技術,建立了相應的成線模型;介紹了碳納米管在場發射、偏振片、白熾燈絲、偏振光源和超導熱材料等多種可能的潛在應用。 張澤院士題為“納米材料的組織性能測試技術進展”的大會特邀報告,介紹了掃描電子顯微學、電子干涉全息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在揭示納米效應的本質、納米材料結構分析和性能表征等方面的最新國際發展狀況。 南開大學的陳軍教授在題為“納米材料和技術在二次電池升級上的應用”的大會特邀報告中,重點介紹了納米材料在提升鎳基電池和鋰電池的儲能密度和電學性能中的最新研究、應用進展。 二,分會學術交流 征錄到的226篇學術論文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納米材料制備及技術創新研究; 2.納米材料和技術在能源環境領域的應用; 3.醫藥領域中納米材料的應用及健康安全性; 4.納米電子信息及磁性材料; 5.納米薄膜及表面技術; 6.納米材料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 7.納米材料結構評價與表征。 三、產業發展專題論壇 大會在中科院固體所張立德、北京首創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咸才軍教授主持下,舉行了主題為“中國納米產業與國外的差距”和“振興中國納米產業采取的策略”的納米材料技術產業化論壇,吸引了近100位材料科技工作者和產業界人士,會場氣氛熱烈,學者和企業家面對面地進行了內容廣泛的即席提問和發言,包括納米材料產品開拓市場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納米技術集成和納米產品升級,納米產業鏈形成遇到的問題及對策;如何加強納米產業之間的合作及納米企業與科研單位的合作等,從發展產業角度出發,深入透徹地分析了我國納米材料技術產業方面在相關管理體制、機制、組織與科學研究、成果技術轉化與推廣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差距,論述了來自認識上、市場上、技術上、管理上、市場競爭上的各種挑戰與對策。 在各分會場的報告中,南京大學徐正教授的報告《新型納米結構——構筑和磁性》受到與會者高度評價,中科院物理所孟慶波教授的報告《固態納晶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和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王立民研究員《高性能Ti基納米準晶合金》的研究報告,及北京大學其魯教授《尖晶石結構錳酸鋰正極材料動力電池及其應用》和南京理工大學陸路德教授《納米金剛石性能研究》的應用研究報告也受到廣泛好評。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學教研室金一和教授《納米材料對人體健康潛在性危害問題》的報告, 是本次會議少有的幾篇有關納米安全性研究的報告,引起與會材料工作者的極大興趣和關注,該分會的討論和交流非常熱烈。 本次會議無論是論文的深度和廣度比較上次都有很大提高,可以說是國內高水平的納米材料研討會,更可貴的是面向了產業和應用,為今后開展學術交流開辟了新的模式。會后還組織代表參觀游覽了威海劉公島和蓬萊仙閣。 “全國第四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國家“863”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山東省煙臺市科技局以及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的大力支持和協助,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
(責任編輯:一文) |
|
【查看評論】【大 中 小】【打印】【關閉】 |
|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
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
|
發表 對“
全國第四屆納米材料和技術應用會議順利召開 ”的評論. 標 * 號的為必填項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