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每年可再生資源有多大?數字是驚人的———80億元。
昨日,記者從沈陽市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了解到,沈陽每年80億元龐大的可再生資源市場,流失外省的就達到70%,折合成人民幣50多億元。為此,沈陽市還拱手讓出了2萬個就業機會和巨額稅收來源。
利用廢舊物資全國屬落后
“目前沈陽對廢舊物資的利用,尚處于全國落后城市行列。”昨日,沈陽市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謝玉巖這樣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隨著國務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倡導,沈陽作為72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每年的可再生資源如報廢汽車、家電、廢金屬、廢塑料、廢鋼鐵等已經達到400萬噸,居東北第一位,總價值80億元。
目前,沈陽各類再生資源回收市場有6個,規模比較小,廢物回收人員達到40000余人,多數是外地人。
在這個80億元的市場中,每年有70%的可再生資源沒有在本市得到循環利用,大量流失外省外市,導致沈陽稅收和就業崗位的流失。
沈陽市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向記者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由于本地可再生資源的流失,沈陽每年將2萬個就業機會白白讓給了外來務工人員。
靠政策支持能發展成產業
目前,沈陽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再生等方面處于無法可依,無政策傾向扶持的尷尬境地。
沈陽市于洪區造化鄉小芳士村是沈陽地區最大的廢舊物資集散地,這里云集了數千名來自河南等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
相當大的一片地區到處是氣味難聞的各種廢物、垃圾,堆積如山,白色的垃圾塑料遍布地上和樹上,一輛輛“倒騎驢”不斷把撿來的、收來的甚至從工地偷來的各種廢品或材料拿到這里銷售。
謝玉巖介紹:“外來回收舊物的大聚集地沈陽有多處,主要是由河南和安徽務工人員組成的‘村落’,這些可再生資源并沒有得到完善的利用,僅僅被簡單處理后送到山東、河北。”
記者從相關方面了解到,目前沈陽可再生資源多數還停留在回收第一個環節,更大的商機是在資源深精加工和再利用。
目前沈陽再生資源加工企業僅有86家,能夠正常經營的只有28家,技術、設備、管理都很落后。
謝還表示,沈陽可再生資源如果得到大規模整合和利用,成立大型企業,完全可以發展成一個巨大的產業。
目前的城市搬遷以及城市基本建設,都給規范的可再生資源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商機,使產業鏈拉長。目前必須得到政策、法規的不斷支持,才能科學地設置網點、規劃,取締和打擊非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