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1日始,2005/2006年棉花年度拉開幃幕。這意味著,新棉已經開始上市,不過,大量新棉面市還需等到10月。棉花市場正經歷青黃不接的真空時期,中國上千家棉紡企業在嗷嗷待哺。
國內現貨資源稀少、中國紡織企業上半年幾乎就已用光美國紡織品進口配額、進口棉因質量問題難受青睞,是目前短期內現貨市場真空狀態的主要原因。
去年國內棉花豐產,產量為640萬噸,今年種棉面積下降,估計產量在550萬噸。而今年的消費量在890萬噸左右,缺口約為340萬噸。
作為需求拉動型的農產品,棉花的需求上升10%,價格就會上升30%。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棉紡企業就已將配額用完,加之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前景黯淡,使得業內不少人認為紡織企業的需求不會太大。他們認為,需求上不去,價格自然難漲。
但業界也有不同觀點。中航期貨經紀公司的棉花分析師周林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對棉花價格相對樂觀,因為產量減少、棉農種植成本每畝上升了200-300元,加之化肥、農藥等價格上漲,需求上升,棉花的價格應該會上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專家建議新棉收購價格在1.25元/公斤左右,折合皮棉價格就是1.24萬元/噸左右,在專家們看來,這一價格對棉農、流通商、紡織企業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