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北京市混凝土添加劑的現狀及問題 |
|
2005-9-13 中國聚合物網 |
|
一、行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企業數目多,規模普遍較小。目前,在北京市備案的外加劑企業達到了230家,備案產品有935種,其中,本市企業近150家。企業數目及產品品種數目都居全國之首;但企業規模較小,年銷售額15億元左右。 2、生產技術水平不高。北京市外加劑企業生產設備普遍簡陋,中控檢測設備條件較差,因而難以保持產品質量的穩定。北京市合成高效減水劑廠家規模較小,平均產量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國外多用30~50立方米的反應釜,北京最大的僅5立方米。目前還沒有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產品品牌。 3、拖欠貨款問題仍較嚴重。據北京市混凝土協會外加劑分會2003年年底統計,全市外加劑企業被拖欠款5.7億元。同行之間惡性壓價,導致行業利潤微薄,難以擴大規模和增加技術投入。 二、產品應用情況 1、根據北京市混凝土協會的統計,2003年混凝土產量為3000萬立方米,混凝土外加劑用量為45萬噸,摻加外加劑的混凝土比例為90%,比全國水平高近50個百分點(中國建材工業協會混凝土外加劑分會統計2003年全國混凝土摻加外加劑的比例為38%),應用比例達到了發達國家的一般水平,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首。 預計2004~2008年北京市混凝土年產量將維持在2500~3000萬立方米左右,外加劑用量每年約40~50萬噸。預計2004年~2008年北京市混凝土總產量共計約1~1.2億立方米,外加劑總量約150~200萬噸,外加劑總產值約50~70億元。 2、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是外加劑的最大用戶,使用量占到外加劑總用量的80%,供應攪拌站的外加劑產品除膨脹劑和部分防水劑外均為液體產品。北京市有構件生產資質的企業156個,使用外加劑比例為90%,使用總量占外加劑總用量的10%。由于北京市嚴格限制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因此現場攪拌使用混凝土外加劑數量呈下降趨勢,估計約占總量的10%,且絕大多數為粉劑產品。 3、北京市混凝土外加劑應用量最多的產品是膨脹劑,2003年用量為20萬噸,占總量的43.31%,其次是泵送劑,2003年用量為6.7萬噸,占總量的14.58%。 4、北京市外加劑產品應用技術與國內其他地方相比處于先進水平,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新型高效減水劑應用比例低、摻量大、對混凝土耐久性考慮不夠等方面。 ——新型高效減水劑的使用比例低。北京市使用的高效減水劑78%是傳統的萘系高效減水劑,近年來受工業萘價格波動的影響,氨基磺酸鹽系、三聚氰胺系等新型高效減水劑的應用得到較快發 ;脂肪族磺酸鹽系減水劑因會造成混凝土顏色偏差,接受程度受到影響;聚羧酸鹽系減水劑對各種水泥有良好的適應性,但因價格較高還難以被市場認可,產品仍停留在工程試點階段。 ——高濃產品應用比例。萘系高效減水劑中低濃產品占到90%,硫酸鈉含量18%~25%。防凍劑產品也主要使用低濃產品,經常造成結晶堵管。而發達國家萘系高效減水劑100%使用高濃產品,硫酸鈉含量5%以下。 ——對混凝土耐久性考慮不夠,引氣劑使用比例低。日本混凝土100%使用引氣劑,對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有重要作用,但在北京市的實際工程應用中強調的是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摻加引氣劑的混凝土量不足混凝土總量的5%。 ——木質素減水劑改性研究沒有明顯進展。 ——在控制結構裂縫方面多采用大摻量膨脹劑或抗裂防水劑的技術路線,有時由于應用不當,致使該類產品社會信譽下降。 ——防凍劑產品中氨含量控制較好,但氯離子含量超標問題仍然沒有杜絕,含堿量高的鈉鹽仍大量使用,鈣鹽因和低濃產品反應沉淀以及混凝土流動性較差等原因使推廣受到限制。 三.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水泥品質波動大,外加劑適應困難。北京市建設工程使用的水泥品種多,在工程實際中,不同的品種甚至同一品種不同批次的水泥品質波動大,特別是在水泥生產實施了ISO新標準后,外加劑與水泥適應性問題更加突出,由此引發的矛盾阻礙了外加劑應用技術的發展。 ——產品名稱混亂,用戶難以辨真偽。部分企業為了商業利益,擅自夸大產品的使用功能,將多種功能集于一身。更為嚴重的是,北京市禁止使用復合型膨脹劑后,一些復合型膨脹劑生產廠家將產品改名為多功能型防水劑,摻量甚至高于膨脹劑(8%~12%),誤導用戶并嚴重擾亂了市場。 |
(責任編輯:一青) |
|
【查看評論】【大 中 小】【打印】【關閉】 |
|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
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
|
發表 對“
談北京市混凝土添加劑的現狀及問題 ”的評論. 標 * 號的為必填項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