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新聞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我國橡膠工業工業開始快速發展
2005-9-14       中國聚合物網
        我國合成橡膠工業自1958年氯丁橡膠首先實現工業化生產以來,迄今已經過46年的發展歷程,目前能生產七大類通用合成橡膠中的6種如氯丁橡膠(CR)、丁苯橡膠(SBR)、丁腈橡膠(NBR)、順丁橡膠(BR)、乙丙橡膠(EPR)和丁基橡膠(IIR)以及多種合成膠乳(丁苯、丁腈、氯丁等)和熱塑性彈性體(SBS、SIS),生產規模均在萬噸級以上;也能批量生產性能優異與特殊用途的特種橡膠,如硅橡膠、氟橡膠。聚硫橡膠和聚氨酯橡膠,以及用途專一的液體橡膠、粉末橡膠等。 
    2001年,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膠消費國,2002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橡膠消費國。從1997年開始,中國成為世界橡膠工業第二位生產大國。1980年以前,中國橡膠消費量只占世界橡膠消費量的不到5%,但到2002年,中國橡膠消費量己占世界橡膠消費量的17%。2002年中國橡膠消費量達到306萬噸,2003年中國橡膠消費量達到345萬噸,連續兩年超過美國而居世界首位。
    歷經近半個世紀發展,中國合成橡膠工業產品體系已較完整,年產量超過百萬噸。2003年中國合成橡膠(含SBS和膠乳)裝置總產能142萬噸,產量123萬噸,約占當年世界總產能的11.6%、總產量的10.8%。2004年產量達147.76萬噸,約占當年世界總產量的12.36%。中國已成為世界合成橡膠產能及產量同時超過百萬噸的3個大國之一。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合成橡膠工業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

產能:世界第四
    中國合成橡膠七大基本膠種中,除IR(異戊橡膠)外均已形成產能,2003年起總產能(含膠乳)己僅次于美國、俄羅斯和日本而居世界第四位。
    2004年我國合成橡膠生產能力為160萬噸,產量達到147.76萬噸。據中國合成橡膠工業協會(CSRIA)統計,我國目前生產通用合成橡膠、合成膠乳及熱塑性橡膠的大型骨干企業共14家,2004年總生產能力為144.7萬噸/年,占全國總生產能力的90%以上。
    2004年國內合成橡膠主要品種(SBR、BR、CR、NBR、EPR、IIR、SBS)生產能力為134.5萬噸,以SBR、BR和SBS產能最大,這三個品種合計產能占總產能的89.2%,其余如NBR、CR、EPR和IIR等幾個品種的裝置生產能力僅占10.8%,仍遠低于世界23.2%的水平。
    中國合成橡膠裝置主要分布在14家生產企業。其中,6家可生產2~4個基本品種;6家裝置年產能力在10萬噸以上。燕山石化、齊魯石化和吉林石化為國內最大合成橡膠生產企業,裝置年產能力分別達24萬噸、17萬噸和17萬噸。

產量:世界第三
    中國合成橡膠產量已由1990年31.74萬噸、1995年58.53萬噸增加到2000年87.63萬噸,2001年首次突破100萬噸,達到104.55萬噸,2002年產量達到113.40萬噸,2003年產量達到127.22萬噸,2004年產量又增加到147.76萬噸,創歷史最高記錄。
國際通行的七大品種———丁苯橡膠(SBR)、丁二烯橡膠(BR)、異戊二烯橡膠(IR)、乙丙橡膠(EPR)、氯丁橡膠(CR)、丁基橡膠(IIR)、丁腈橡膠(NBR)中,除IR外,國內均可生產。擁有具有世界水平的核心技術,自主開發的CR、鎳系聚丁二烯橡膠、SBS、SSBR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已實現工業化。
    2003年起,中國合成橡膠產量居世界第三位。2003年2004年產量分別為127.2萬噸和147.8萬噸,均超過俄羅斯107萬噸和111.2萬噸,僅次于美國(分別為219.2萬噸和225.7萬噸)和日本(分別為157.7萬噸和161.6萬噸)位居第三位。隨著現有裝置擴能和新建裝置投產,今后國內產量仍將有較大增長。
    2004年合成橡膠產量中,主要品種產量為:丁苯橡膠(含膠乳)58.2萬噸,同比增長17.0%;順丁橡膠39.7萬噸,同比增長1.6%;SBS產量24.3萬噸,同比增長8.0%;丁腈橡膠3.2萬噸,同比增長47.4%;氯丁橡膠3.1萬噸,同比增長14.5%;丁基橡膠3.8萬噸,同比增長39.3%;乙丙橡膠2.2萬噸,同比增長6.9%。其中,NBR、IIR、EPR產量增長較大。
    2005年上半年,我國合成橡膠產量增長平穩,產量為77.7萬噸。

消費量:世界第一
    在世界合成橡膠產量和消費量年均增速只有3%左右的情況下,中國合成橡膠消費量快速增長,表觀消費量已由1990年34.81萬噸、1995年86.44萬噸增加到1998年突破100萬噸,達到103.26萬噸,2000年達到148.30萬噸,2001年達到168.3萬噸,消費量并進一步提升至2003年的215.5萬噸、2004年243.8萬噸。約占國內橡膠消費總量的57%。2003年和2004年消費量均超過美國(192.6萬噸和190.4萬噸)居世界首位.2003年和2004年消費量分別占世界總消費量的19.0%和20.9%。
    2004年我國合成橡膠主要品種消費量為 197.4萬噸,中國主要合成橡膠產品消費量構成中,國內產量134.4萬噸,國產產品占有率約為68.1%,比上年國產化占有率(63.0%)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國內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50%的品種主要有:BR國內產量占總消費量的86.6%、SBR為78.1%、SBS為55.0%、EPR為80.7%(但國內實際每年進口4萬~5萬噸初級形狀的乙丙橡膠,故EPR國產化占有率實際不足30%)。其他膠種如IIR、CR、NBR等國內產品占有率不超過50%,由于國內無異戊橡膠生產裝置,需求全部依賴進口。
    輪胎和制鞋業是中國合成橡膠最大消費領域,其次是力車胎、膠管膠帶、汽車部件、建筑防水材料與其他橡膠制品。2004年,輪胎用膠約占合成橡膠總消費量的39%、鞋類約占26%,其他約占35%;輪胎工業消費了國內55%的SBR、68%的BR和76%的IIR,制鞋業消費了國內74%的SBS。
    據預測,2005年我國合成橡膠需求量為237萬噸,2010年合成橡膠需求量為260萬~300萬噸,2015年將達 320萬~360萬噸,屆時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進口量:世界最大
    近幾年雖然我國合成橡膠產量增長很快,但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進口量逐年增加,國產膠自給率不足60%。近幾年,中國合成橡膠需求量的4O%來自國際市場。中國一直是合成橡膠凈進口國,現已上升為世界最大進口國。2000年進口合成橡膠70.38萬噸,2001年進口75.28萬噸,2002年進口91.6萬噸,2003年進口量達100.58萬噸,2003年進口量占表觀消費量比例為45.67%。2004年進口量達109.5萬噸,進口量占表觀消費量比例為44.9%。
    中國合成橡膠七大基本膠種進口總量分別為2003年57.2萬噸和2004年76.1萬噸,近幾年年均增長27.9%。其中,輪胎級合成橡膠(SBR+BR+IIR+IR)進口量從1998年的12.7萬噸提升到2003年的41.5萬噸、2004年的61.8萬噸,年均增長26.7%;非輪胎級合成橡膠(EPR+NBR+CR)從4.l萬噸提升到2003年的15.8萬噸和2004年的14.3萬噸,年均增長31.2%。
    2004年我國合成橡膠進口量中,來料加工貿易方式占進口總量的46.5%,一般貿易占35.6%,其他貿易占17.9%。進口產品主要來自中國臺灣地區、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約占進口總量的80%在左右。而一些價格較高的特種橡膠主要來自美國、西歐和日本等。我國進口量最大的品種為SBR和SBS。

國內裝置加快擴能和建設
    由于國內合成橡膠消費需求缺口較大,近年國內已有多家企業計劃建設合成橡膠裝置或擴能。
    2004年吉林石化公司新增5萬噸/年SBR裝置,現已建成投產。蘭州石化公司己將原有4萬噸/年SBR裝置產能擴大到5.5萬噸/年。南通申華公司于2003年將丁苯橡膠產能擴大到12萬噸/年,己計劃2005年再增加5萬噸/年產能。上海高橋石化公司正在上海化工區建設10萬噸/年SSBR裝置,預計2005年底完工。南來金浦集團公司將與揚子石化合作建設10萬噸/年SBR項目,預計2006年建成。
    此外,中石化、中石油下屬的其他企業多有SBR項目擴能或新建計劃,山東、福建、天津和廣東等地都有為當地輪胎項目配套而引資興建的SBR項目計劃。據不完全統計,擬建SBR項且的總規模將達到70萬噸/年左右。若這些計劃全部實現,預計到2010年我國SBR生產能力將達到約130萬噸/年。
    其他膠種也有擴能或新建計劃。南京化學工業區擬建3萬噸/年丁基橡膠/鹵化丁基橡膠項目;吉林石化公司擬在現有2萬噸/年EPR裝置基礎上擴增至4萬噸/年;燕山石化公司擬建2萬噸/年EPR裝置。

跨國公司投資中國合成橡膠業
    跨國公司看好中國合成橡膠市場,紛紛加快投資中國合成橡膠業。燕山石化公司與拜耳、帝斯曼和三菱化學公司組建橡膠合資企業,將使燕化公司橡膠生產能力從21萬噸/年擴增至2005年30萬噸/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橡膠生產企業。燕山石化是中國最大的順丁橡膠生產商,擁有能力12萬噸/年。該公司也擁有丁基橡膠能力3萬噸/年、丁苯(SBR)橡膠能力1.5萬噸/年、熱塑性彈性體能力1.5萬噸/年和少量其他類型橡膠。 燕山石化公司乙烯能力已由45萬噸/年擴增至71萬噸/年,乙烯裝置擴能為橡膠生產擴能提供了條件。該橡膠合資企業可望成為拜耳公司在中國的第2項橡膠投資項目,拜耳公司也投資2億多美元正在上海漕涇建設SBR和乙丙(EPDM)橡膠裝置。
    陶氏化學膠乳公司在張家港建設丁苯膠乳裝置第二條生產線,該裝置是陶氏化學公司在全球的第19套同類裝置,能力為2.2萬噸/年,于2002年投運,擴增第二條生產線后將使其能力翻番,達到5萬噸/年,2005年下半年完成,投資費用為8300萬元(1000萬美元)。
    淄博張店東方化學公司與美國麥特化工公司合資企業(各持股51/49)于2004年6月建成年產1萬噸的丁苯吡膠乳項目。整套技術均由美方提供。2003年,淄博張店東方化學公司還與美國麥特化工公司合資建成年生產能力500噸的2-乙烯基吡啶裝置,實現了與生產丁苯吡膠乳主要原料2-乙烯基吡啶的自行配套。
    日本Elastomix公司將在廣東佛山山水科學技術工業園成立一家獨資公司———Elastomix(佛山)有限公司。Elastomix有限公司是日本合成橡膠公司的子公司,日本合成橡膠公司持有該公司98.5%的股份。新公司首期投資700萬美元,主要生產和銷售丁基膠、氯丁二烯橡膠等合成膠產品,年產能力為14600噸合成膠,同時提供售后服務。

合成橡膠需求前景看好
    輪胎制造業是合成橡膠的最大消費用戶,其產值和生膠耗量均占橡膠制品業的50%左右。2004年輪胎制造業約需各種橡膠超過100萬噸。
    在2005年的前10年內,我國GDP年均增長9.3%,汽車工業年均增長15%,約為GDP增長率的1.5倍。2003年和2004年我國累計生產汽車分別為444.37萬輛和507.05萬輛,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800萬輛,2020年為1200萬輛。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對橡膠材料及制品的強勁需求。
    目前我國生產的汽車輪胎中,轎車子午線輪胎生產消費合成橡膠的比例較高,載重車子午線輪胎消費比例最低。從消費合成橡膠的膠種看,丁苯橡膠在轎車子午線輪胎中消費比例較高,而順丁橡膠在其他汽車輪胎中消費比例較高。目前我國輪胎生產消費合成橡膠仍以丁苯橡膠和順丁橡膠為主,丁基橡膠(包括鹵化產品)以及少量的溶聚丁苯橡膠、三元乙丙橡膠、異戊橡膠等的消費量不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汽車相關工業協會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05年,我國汽車橡膠零配件(除輪胎外)需求橡膠量將達29.95萬噸,2010年為41.68萬噸。據國際橡膠研究會(IRSG)預測,到2020年,中國轎車胎和載重胎產量均達到1億條,10年后,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載重胎生產國。至2020年,中國橡膠消費量將達到750萬噸,占世界橡膠消費總量的35%~40%。
    橡膠占汽車用材料總重的5%,每輛車上可裝配多達400~500個橡膠件。隨著環保、汽車多樣化、橡膠可再生利用、材料耐熱性等要求的提高,進一步降低成本已成為汽車用橡膠制品發展的主要課題。新型彈性體材料如熱塑性彈性體、高飽和丁腈橡膠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在汽車上的用量已占汽車用橡膠總消耗量的20%~50%(除輪胎);氟膠、硅膠、丙烯酸酯橡膠等高檔膠和耐熱彈性體仍是我國汽車用橡膠發展的主流方向。
    據預計,從2005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將出現新一輪增長。從中長期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十年將以10%~15%的速度增長。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對車用橡膠制品和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性能優異的特種橡膠需求量巨大,將給中國特種橡膠的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同時,中國特種橡膠工業發展,也將推動汽車配件國產化進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和預測顯示.2005年中國汽車工業對幾種主要特種橡膠需求量分別為;丁腈橡膠(主要是氫化丁腈橡膠)1.43萬噸,丙烯酸酯橡膠0.84萬噸,氟橡膠0.5萬噸,氯磺化聚乙烯橡膠0.35萬噸,硅橡膠0.35萬噸,氯醇橡膠0.2萬噸。除此之外,還需要一些高性能專用丁基橡膠等。
    中國汽車工業用橡膠配件的主體材料目前大多是傳統橡膠如天然膠、丁苯橡膠、氯丁橡膠和三元乙丙橡膠等;而丙烯酸酯橡膠、氟橡膠、硅橡膠。氫化丁腈橡膠等特種橡膠僅少量應用,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國特種橡膠產品品種極少,生產沒有形成規模、產品沒有形成系列化,很多需要依賴從國外進口。這在相當程度上限制和影響了中國汽車用橡膠制品向高性能方向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對汽車用橡膠制品在質量、性能和數量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將拉動和刺激國內特種橡膠收工業發展。
    氟橡膠:2004年中國生產能力僅約0.27萬噸,而且品種單一,主要是26型氟橡膠,性能也不如進口產品。除汽車工業外,國內航空航天、水利設施等領域對氟橡膠的需求量也將快速增長。預計2005年和2010年中國氟橡膠需求量分別為0.65萬噸和1萬噸。目前,國外汽車工業廣泛應用的全氟醚橡膠、偏氯乙烯橡膠、磷腈氟橡膠、四氟乙烯/丙烯橡膠、不需硫化的氟化橡膠等,很多在中國尚屬空白。
    丙烯酸酯橡膠:2004年中國生產能力約0.3萬噸,產量約0.3萬噸。主要是含氯型產品,烯鍵型和環氧型極少。該橡膠在汽車工業被稱之“汽車膠”。預計2010年中國汽車工業對丙烯酸酯橡膠的需求量將達到1.4萬噸之多。目前,國內合成技術相對成熟。
    氯醇橡膠:2004年中國生產能力約0.3萬噸,產量約0.16萬噸。氯醇橡膠在汽車配件中的應用前景十分看好。
    硅橡膠:2004年中國生產能力約0.28萬噸,但商品量很少,僅數十噸,主要用于醫療和電線電纜領域,用于汽車工業的品種較少。目前,浙江永康華建硅橡膠公司、山東東岳集團均在計劃建設硅橡膠新表置。
    氯化丁腈橡膠:目前國內只有中石油蘭化石化分公司采用銠系催化劑溶液法均相催化加氫技術建設的15噸/年中試裝置,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氯硫化聚乙烯橡膠:2004年中國生產能力約0.8萬噸,產量約0.48萬噸,除吉化公司規模較大外,其余企業均是小規模生產,且工藝落后,基本采用四氯化碳溶劑法工藝,而目前中國汽車及其他領域對氯磺化聚乙烯橡膠的需求量已經達到0.8萬噸左右,國內產量無法滿足需求。
    面對汽車用特種橡膠良好的需求前景,中國發展特種橡膠機不可失。國內應充分利用自己的螢石資源,通過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發展氟橡膠;在現有生產基礎上,加大丙烯酸酯橡膠的生產與應用技術開發力度;利用中石油蘭州石化分公司丁腈橡膠裝置,開發高性能汽車橡膠制品專用丁腈橡膠;擴大吉化公司氯磺化聚乙烯橡膠裝置生產規模,并盡快采用環保效果好的非四氯化碳溶劑或固相法生產工藝;加強硅橡膠、氯醇橡膠的研發。中國汽車用特種橡膠制品應當向高性能化、專用化和本土化方向發展。
    膠鞋制造業也是合成橡膠的重要消費領域。2004年膠鞋產量超過55億雙。2004年各種橡膠制品(包括膠鞋、膠管、膠帶等)約需各種合成橡膠110萬噸。膠鞋增長將拉動主要用于制鞋業的SBS的需求,而且其他橡膠制品,如國內密封條、膠管、膠帶也呈現較快增速,這些橡膠制品主要消耗EPR、NBR和CR等膠種,另外一些特種合成橡膠也因橡膠制品高性能化和專用化進程加快而得以發展。
    根據合成橡膠使用大戶———汽車業未來的需求情況,中國將調整合成橡膠品種結構。到2005年和2010年,中國汽車工業對于各種橡膠的總需求量分別為29.95萬和41.68萬噸。其中天然橡膠分別達到6.38萬和9.13萬噸;三元乙丙橡膠分別達到6.46萬和9.23萬噸;丁基橡膠分別達到4.82萬和6.90萬噸;丁苯橡膠分別達到3.93萬和5.62萬噸。丁苯橡膠與順丁橡膠的比例將從2003年的1.2∶1,到2005年提高到1.4 ~1.5∶1,2010年進一步提高到1.6 ~1.8∶1。屆時將增加乙丙橡膠、丁腈橡膠和丁基橡膠的產量,降低通用膠的比例,使非通用膠占合成膠的比例在2005年提高到20%,2010年提高到25%。

中國市場競爭將加劇
    世界合成橡膠工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亞洲,尤其在中國。我國周邊國家日本、俄羅斯合成橡膠生產能力均超過100萬噸/年,韓國、中國臺灣及東南亞地區國家合成橡膠工業發展迅猛,國外主要合成橡膠生產商紛紛重視和參與中國市場的亓發和爭奪。同時,我國合成橡膠的主要品種BR已能滿足國內需求,SBR裝置建設將加快,未來幾年將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甚至會有一定過剩。這預示著我國合成橡膠工業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從近年來國內和國外對進口合成橡膠不斷提出反傾銷訴訟,也可見其端倪。
    中國加入WTO以來,國內橡膠工業實現了平穩快速發展。尤其是出口高速增長,不僅有效緩解了國內市場壓力,也成為拉動橡膠工業增長的重要動力。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中國橡膠工業出口額分別達到215.47億元、267.74億元和373.06億元。同時,進口大幅增長尚未對國內市場和產業帶來較大沖擊。
    然而,隨著加入WTO后過渡期到來,中國橡膠工業面對的國內、國際市場貿易環境并不寬松。尤其是出口高速增長,引發對外貿易摩擦不斷,國外貿易壁壘層出不窮。
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國外對我國橡膠產品的反傾銷(包括復審)案多達14起,產品涉及鞋、輪胎、自行車內外胎、簾子布、橡膠助劑等,除發達國家外,更多的是發展中國家,主要來自歐洲、拉美、非洲和亞洲。凸顯出貿易摩擦的尖銳和我國粗放型出口模式的隱憂。
    進入2005年,中國橡膠工業對外貿易摩擦不但沒有減少,且形式還呈現多樣化。2005年1月1日,歐盟取消中國鞋類進口配額后,由于來自中國的鞋激增,可能對當地產業造成沖擊,歐盟決定自2月1日起對來自中國的部分鞋類產品實行為期1年的預先進口監控措施。此外,委內瑞拉對原產于中國的鞋類產品進行反傾銷復審;加拿大對原產于中國的防水鞋及鞋底進行反傾銷復審;土耳其對從中國進口的V帶實施監管措施,同時決定從3月10日起對原產自中國的輪胎征收稅率為33%的臨時反傾銷稅。另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進口橡膠防老劑及類似產品進行調查;印度商工部對原產于中國的尼龍輪胎簾布作出了反傾銷終裁等。中國橡膠工業對外貿易摩擦,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越來越復雜,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盡管我國采取多種措施來保證我國合成橡膠工業的健康發展,但歸根到底還是要不斷加大身技術進步,加大高性能品種的開發,做大做強我國合成橡膠工業,以從容面對未來激烈的競爭局面。
    我國貿易方式也有待轉變。目前,中國橡膠工業對外貿易增長方式,主要有“四個依賴”:依賴傳統的美、歐、日市場;依賴數量型擴張;依賴外資企業;依賴加工貿易。
    從近三年中國橡膠制品進出口情況可以看出,出口產品量大值低,進口產品則附加值很高。如2004年帶類產品出口39943噸,創匯8659萬美元;而同期進口僅9138噸,用匯則高達5430萬美元,說明靠數量擴張型貿易增長方式的基礎已經變得十分脆弱。
    從出口市場看,2003年中國出口膠鞋類產品35.39億雙,其中美國市場占24.33%,日本占近8%,歐盟占11.89%,中國香港特區占11.44%,而出口到中國香港特區的大部分膠鞋又通過轉口貿易到了歐盟和美國市場,可見中國出口膠鞋一半集中在這三大貿易伙伴。
    從貿易形式看,2004年中國進口天然膠128萬噸,其中2/3以加工貿易形式進口,說明加工貿易在橡膠產品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外資企業在中國經歷了投入、成長、成熟期,現已進入收獲季節,其產品不僅在中國打開了市場,還躋身于出口行列,且勢頭很猛。由此可見,中國橡膠工業對外貿易方式有待轉變。

結語
為使我國合成橡膠工業改造、擴建和新建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應進一步發展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合成橡膠生產企業和生產基地,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加快生產技改進程,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調整產品與產業結構,向多品種、經濟規模化方向發展;積極研制開發實用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生產企業立足市場競爭,開發專有核心技術和名牌產品;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具有核心技術產品的國內外市場占有率;重點發展優勢產品及國內急需的稀缺產品;對市場急需和產量短缺的主要品種,如 IIR(特別是鹵化丁基膠)、EPMR、NBR、SBS、STS等,應規劃加快發展。
(責任編輯:一文)
查看評論】【大 中 小】【打印【關閉】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
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發表 對“ 我國橡膠工業工業開始快速發展 ”的評論. 標 * 號的為必填項目
姓名: * 電子信箱:
請您注意: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
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
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本網任何評論,管理人員都有權保
留或刪除其中的任意內容
· 您在本網發表的任何評論,本網
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
接受上述條款
評論內容: *
  推薦專場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塑料助劑 塑料機械
塑料制品 天然橡膠
合成橡膠 橡膠助劑
熱塑性彈性體 炭黑
骨架材料 橡膠機械
橡膠制品 天然纖維
人造纖維 合成纖維
特種纖維 纖維助劑
纖維成型加工設備 儀表
復合材料制品 原材料類
涂料類 油墨類
膠粘劑類 設備類
建筑材料 醫用材料
信息材料 分離材料
特殊用途材料
行業專用測試儀器
通用化學化工測試分析儀器
化學試劑 化工設備
無機化工原料 有機化工原料
合作網站: 中國塑料技術網            中國流變網            中國化學儀器網             化學化工論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扶绥县| 安龙县| 湘乡市| 蓝山县| 衡阳市| 中西区| 崇仁县| 长汀县| 内江市| 手机| 兴海县| 元阳县| 临邑县| 名山县| 安泽县| 安乡县| 浪卡子县| 蛟河市| 峨边| 桃园县| 开阳县| 金秀| 黔西| 永登县| 浪卡子县| 寿阳县| 新安县| 通州市| 贡嘎县| 濮阳市| 定兴县| 金乡县| 安溪县| 斗六市| 宜章县| 镇平县| 翼城县| 濮阳县| 叙永县|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