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石油需求劇增的中國市場,歐佩克終于坐不住了。 2005年12月23日,科威特石油部長法赫德以歐佩克輪值主席身份來訪中國,除了與中國首次展開能源對話外,此行他兜里還揣著另一份計劃書,那就是科威特石油公司擬與中石油集團合資在廣東興建一座世界級的大型煉油廠項目。法赫德希望與中國高層就此事展開磋商,并盡快達成協議。 事實上,在此前的2005年12月5日,廣東省常務副省長鐘陽勝在科威特訪問期間,就已與科方簽署了有關這一項目的諒解備忘錄。諒解備忘錄顯示,雙方擬共同投資數十億美元在廣東興建一座日加工30萬桶原油(約1500萬噸/年)的煉油廠。該合資煉油廠預計于2010年建成投產,其所需原油將來自于科威特。 盡管此前另一歐佩克成員國沙特阿拉伯在中國石油市場下游領域的投資進展并不十分順利,但這并沒有影響科威特在中國“跑馬圈地”的決心。
世界級大項目 對于廣東煉化項目的具體運作情況,各方表現得異常謹慎。 2005年12月28日,本報記者致電科威特石油公司,該公司副總裁MuhammedRashedJasem的一位助手對記者表示,這個項目目前仍處于評估階段,因此還不能對外界透露太多相關信息。而對于項目具體地點的選擇,目前也仍是未知數。“我們希望可以盡快啟動這一項目的建設,但這取決于是否得到中國政府的批準以及批準時間。”該人士說,根據目前的規劃,這肯定將是一個世界級規模的煉油廠。 同日,廣東省發改委工業處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向本報記者證實了與科威特簽署諒解備忘錄一事,但表示“對這一項目,更多的細節目前還不便透露”。 “這個項目應該是我們的某個業務部門在接觸,但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2005年12月28日,中石油國際事務部綜合處劉處長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上半年,中石油集團發展部就曾向廣東省發改委表達合作建設或選擇性收購石化項目的意向。 而在廣東省近日召開的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鐘陽勝也透露了廣東正醞釀的一系列“大動作”、“大項目”,其中就包括可能上馬的“世界級”煉油廠。 科威特石油大臣法赫德2005年12月23日在與中國政府高層會晤后公開表示,科威特與中石油希望在2006年3月底之前敲定這個大項目。他還透露,這座煉油廠需要投資30億至40億美元。預計在2006年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必要手續,之后將進入為期4年的項目建設期。 事實上,這一項目最初的中方合作伙伴并非中石油。 之前有消息稱,該項目將由三個大股東合資,科威特石油公司和中石化占據其中兩個席位,另一個席位在BP和殼牌之間選擇。 但是最終中石油和科威特走到了一起。據悉,在北京逗留期間,法赫德還與中石油總裁陳耕舉行了會晤,雙方就該項目合作情況交換了意見。 對于科威特石油公司與中石油聯手在廣東興建超大型煉化基地,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華南地區歷來是中石化的傳統地盤,如今中石油不僅加緊搶奪這一地區的加油站終端,而且要在競爭對手的地頭上建立超大型煉油廠,今后兩家石油巨頭的競爭態勢必將更加激烈。
跑馬圈地 20世紀80年代末,沙特、科威特、伊朗、阿聯酋等歐佩克成員國就開始推行新的市場戰略,即通過加大在下游領域的投資來確保石油出口。 他們的慣常作法是,在主要的石油市場投資興建煉油廠、網點、運輸儲備設施,并以此為條件,要求相關企業只進口他們的原油。沙特曾就通過這種手段來保住在日韓兩國的市場份額。 而早在1992年,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國家石油公司―――就開始在中國尋找項目,并對青島大煉油廠項目非常積極。中、韓、沙特三國五方還為此簽署過合資意向書。 但記者近日從中石化了解到,目前中石化以85%的股權控股青島大煉油項目,沙特并沒有拿到該項目的任何股權,該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已經通過國家審批,不久將動工。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失去青島項目后,沙特阿美終于在福建煉化擴建項目上第一次成功涉足中國煉化行業。在該項目中,除中石化占50%股份之外,沙特阿美與埃克森美孚各占25%的股份。不過,該項目早在2001年便正式簽約,但直到今年才開工建設。 沙特阿美國家石油公司在中國煉油項目上的投資也許可以用“起了個大早,趕了晚集”來形容。 與此同時,歐佩克以外的俄羅斯卻在中國動作頻頻。俄除了正計劃修建中俄石油管道(泰納線),將東西伯利亞的石油運往中國,同時還在計劃明年將鐵路運力提高50%。 很明顯,目前歐佩克成員國在潛力巨大的中國石油市場并沒有占據有利地位。因此,科威特石油公司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中國石油市場的下游領域,可以說是“滿懷心思”而來。 據駐科威特使館經商處參贊蔣森華介紹,除原油貿易外,目前中科兩國的石油合作,還僅限于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一些小的投資和合作。例如科威特對外石油勘探公司(KFPEC)參股海南崖城海上13-1天然氣田項目,投資額約2億美元。 “就科威特的原油出口能力和中國的原油進口能力來看,科威特目前向中國出口的原油數量微不足道,科威特石油公司對中國能源市場的參與度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科威特非常希望加大和中國合作的力度與廣度。”科威特石油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努里對記者表示。 2005年3月,科威特石油公司正式在北京設立了(遠東)北京代表處,科威特的這一舉動被外界普遍看作是一個信號。果然,兵貴神速,幾個月后,在廣東投建世界級煉油廠的項目計劃很快出臺。據努里透露,接下來,科威特還將在中國尋找第二家煉油廠的地址。 科威特在中國的“跑馬圈地”才剛剛開始。 “石油生產國政府可以將外國在勘探和生產領域的投資與增加下游項目支出聯系起來。現在需要的是對上下游業務進行聯合投資。為使國際石油公司能被下游投資所吸引,下游投資應與上游投資相結合。”法赫德在約旦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言時曾作出上述表示。 “歐佩克成員國在中國投資力度正在加大,聽說沙特另一家石化公司最近正在大連選址,也是想做下游產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高級工程師白雪松說,歐佩克國家來中國建煉油廠,有利于與俄羅斯等國直接展開競爭,這也有利于我國石油安全保障,從長期趨勢來看,可以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