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預計,2010年我國對季戊四醇的總需求量將達到20萬噸。其中,在醇酸樹脂領域的消費比例將有所下降,而在潤滑油、松香酯和聚氨酯領域的消費比例將有所上升。同時潤滑油、松香酯和聚氨酯領域不僅對季戊四醇質量要求較高,而且對雙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的需求將快速增長。因此,我國季戊四醇應在提高產品質量、檔次,擴大產品品種上下功夫。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季戊四醇的生產能力和產量增長迅速,裝置規模和生產技術也取得較大的進步。據統計,2002年我國季戊四醇的生產能力和產量分別為10萬噸和5.1萬噸;2005年生產能力和產量分別達到20萬噸和14.6萬噸。
2002年以前,我國季戊四醇的進口量一直呈增加趨勢,2002年進口量達9822噸。進入2003年后,國內產量快速增長,使進口量減少到2641噸,而出口量卻增加到7848噸,凈出口量為5207噸,由凈進口國一躍轉變為凈出口國。2005年出口量進一步增加到20151噸,而進口量只有1986噸,凈進口量達到18165噸。
我國季戊四醇主要用于生產醇酸樹脂,另外在聚氨酯、松香酯、潤滑油、表面活性劑、增塑劑、醫藥和炸藥等領域也有應用。2005年季戊四醇的表觀消費量約為12.8萬噸。其中,醇酸樹脂對季戊四醇的消費量約占總消費量的64.8%、潤滑油約占6%、聚氨酯約占7%、松香酯約占6%、其他領域約占16%。
以季戊四醇為原料合成的醇酸樹脂具有快干、高硬度、光澤好和不易褪色等特點。2005年我國醇酸樹脂領域消費季戊四醇約8.29萬噸。我國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涂料生產國,隨著國內涂料工業結構調整和汽車、建筑工業的快速發展,必將推動季戊四醇在醇酸樹脂中的應用。預計今后幾年該領域對季戊四醇需求將保持年均8%~10%的增速,到2010年需求量將達到約12萬噸。
季戊四醇作為甘油代用品,主要用來生產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進而合成聚氨酯泡沫材料。2005年我國聚氨酯工業消費季戊四醇約0.89萬噸。近年來我國聚氨酯工業發展迅速,加上國內外甘油市場供求波動和貨源偏緊,今后消費量將持續增加。預計到2010年該領域對季戊四醇的需求量將達到約1.7萬噸。
季戊四醇與C5~C10脂肪酸反應生成的脂肪酸酯,主要用于生產高檔合成潤滑油;季戊四醇脂肪酸酯還是一種耐高溫和性能優異的增塑劑,用于耐高溫、高絕緣性PVC電纜的生產;另外一些新的不破壞臭氧層的新型制冷劑需要大量季戊四醇脂肪酸酯類潤滑劑。2005年該領域消費季戊四醇約0.77萬噸,預計2010年我國潤滑油領域對季戊四醇的需求量將達到1.8萬噸。
季戊四醇松香酯主要用于生產涂料、造紙、粘合劑、橡膠助劑和油墨等。2005年我國松香酯領域消費季戊四醇約0.77萬噸,預計到2010年我國松香酯領域對季戊四醇的需求量將達到1.5萬噸。
在其他領域,季戊四醇可用于醫藥、農藥、日化等方面。目前國內季戊四醇深加工開發異常活躍,包括氯化聚醚、表面活性劑、環氧交聯劑的中間體、聚氯乙烯穩定劑、合成纖維紡絲油劑、煉鋼用軋鋼液、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物、烯烴抗氧劑、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炸藥原料———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等。2005年醫藥等其他領域共消耗季戊四醇約2.04萬噸,預計到2010年對季戊四醇的需求量將達到3萬噸。
綜上所述,2010年我國對季戊四醇的總需求量將達到20萬噸左右。
與國外相比,我國季戊四醇的生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裝置規模小,缺乏競爭力。目前國內約60%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足5000噸/年,多數企業生產能力為2000噸/年左右,且采用落后的鈣法生產,環境污染嚴重,生產成本高。二是裝置能力過剩,開工率低。盡管近年來國內產量增長幅度高于產能增長幅度,裝置開工率也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05年的73%,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裝置處于停產狀態。三是生產技術落后。目前我國雖能夠采用自行開發的技術建設萬噸級裝置,但是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仍存在環境污染嚴重、產品結構單一、檔次低等問題。
為此,我國季戊四醇行業必須提升技術,擴大產能,努力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目前國內生產裝置大部分僅能生產工業級季戊四醇,而需求增長較快的高純度季戊四醇還依靠進口;另外,國際市場雙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比較緊俏,出口前景看好,國內企業應加快生產;由于季戊四醇、三羥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三種產品所用原料、工藝過程、應用領域都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國外季戊四醇生產企業通常也生產三羥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這樣可降低投資和生產成本,我國三羥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市場均供不應求,因此國內企業可借鑒國外經驗,增加三羥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的生產,以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和裝置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