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的包裝印刷業迅速發展,塑料薄膜印刷技術相應的不斷提高,印刷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產品市場競爭中的地位,由于塑料凹版油墨印刷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技術,所以塑料薄膜在進行凹版印刷時常常產生一系列故障問題,其中油墨附著不牢就是常見的問題之一,如何將故障產生的機率降至最低,也是油墨生產制造者和油墨印刷者共同關注的話題。
眾所周知,判斷油墨印刷附著牢度的方法一般采用透明膠帶粘拉進行測定,而且印刷附著牢度隨油墨型號的不同而不同,這就需要油墨印刷使用者仔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章程以便找出具體使用方案,故障的解決辦法,常見主要原因表現為:
(一)誤用油墨或異種油墨混用,我們都知道薄膜的種類很多,分別有專用的油墨品種,若誤用油墨品種,或者摻混異種油墨,都會引起附著不牢的故障。例如聚丙烯(PP)薄膜可使用氯化聚丙烯樹脂型油墨,聚酯(PET)薄膜可使用聚氨酯類油墨,低壓聚乙烯(HDPE)薄膜可使用低壓聚乙烯專用油墨等等,在實際印刷使用時為了調節油墨的粘度,(一般印刷粘度為18-25秒/25涂4號杯)和揮發速度(初干為10-30秒,徹干為60-100秒),通常加入一定量的混合溶劑,混合溶劑的組成又要選用表面張力較低的溶劑,以降低整個油墨體系的表面張力,油墨表面張力越低越有利于提高對薄膜的潤濕性和附著牢度。
(二)印刷基材表面處理不良。對聚乙烯、聚丙烯等薄膜來說若不經過電暈處理,或者處理效果不好,或者處理后因長期放置而使用處理效果變差,都會出現油墨附著不牢。由于塑料薄膜不同于紙張,紙張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有毛細作用,吸墨性強容易干燥結膜,所以印刷牢度好,而塑料薄膜表面光滑,不容易接受油墨的浸潤,這類非極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印刷片適性較差,為了使油墨與塑料薄膜得到充分浸潤,應使承印材料的表面張力等于或大于油墨的表面張力,所以必須經過處理,改變它的表面善和化學結構,增加表面粗糙度及分子間的極性,才能使油墨與薄膜粘附得牢固。我們都知道電暈(即電火花)處理,是塑料薄膜印刷前預處理的主要方法(即采用高頻高壓或中頻高壓對塑料薄膜表面處理),一般要求薄膜經過表面處理后,表面張力大于38達因/厘米才行,才能滿足和達到預期的印刷牢度。
(三)薄膜表面吸濕度對聚酰胺、玻璃紙等薄膜的印刷性能影響很大,一旦吸濕,油墨附著牢度就下降,因此對這些薄膜的保管條件和印刷條件都要盡量保持干燥,不要讓它受潮,最終提高油墨對薄膜的附著牢度。
(四)干燥溫度。一般來說干燥溫度越高,油墨對薄膜的附著牢度就越好,若干燥溫度低,不但殘留溶劑多,附著力低,而且還會造成了油墨白化,“白化”是油墨遇冷空氣中的水氣成為水滴混入油墨中,引起膠化變成混濁、沉淀,“白化”使產品光澤、透明度、附著牢度等顯著降低,解決方法是提高印刷速度,增加快干溶劑的用量。
(五)油墨調配太稀,沖淡了樹脂含量。我們都知道油墨在印刷時過分加入溶劑就會相對地減少油墨與薄膜相粘附的有效成份,同樣會引起附著牢度下降。解決方法是在稀釋劑或油墨中加入相應于該種油墨的樹脂膠或其它適當相溶的粘接樹脂膠來提高附著牢度。
綜上所述,影響油墨附著牢度的因素還有很多,只要我們認真總結歸納,預防和步步把關,將故障降到最低點。當然無論出現何種印刷故障,只要能沉著冷靜耐心查找故障原因,同時應與油墨制造廠進行緊密溝通,認真咨詢產品相關使用事項,共同探討解決生產和使用中出現的故障,也只有依靠印刷廠家和油墨制造廠強強聯手,相互協作,才能為油墨印刷與油墨制造共同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作者簡介:曾運生 油墨工程師,從事油墨工作十四余年,現就職于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油墨技術部兼溶劑墨技術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