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要擴張了。上周,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證實,非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安哥拉已經做好了加入歐佩克的準備,而同為非洲產油大國的蘇丹比它還要更快一步。不過他同時也表示,兩國何時能夠加入目前還沒有一個正式的時間表。按規定,歐佩克接納新成員必須得到該組織創始國的一致認可。身為五大創始國之一的委內瑞拉已經表示支持安哥拉的加入。同時,南美洲產油國厄瓜多爾新當選總統科雷亞日前也公開表示,在退出長達14年后,厄瓜多爾可能重新回歸歐佩克“大家庭”。
據稱,這是歐佩克30多年來的首次擴大,料將對全球石油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對中國這樣的原油消費大國來說,歐佩克的一舉一動都需要引起特別關注。
歐佩克影響力增強
國際能源署分析師大衛·費夫稱,新成員的加入會極大增強歐佩克在世界原油市場的影響力。目前安哥拉石油探明儲量177億桶,現日產原油140萬桶,預計到2008年將增至200萬桶。蘇丹則希望到2008年時使自己的原油日產量增加一倍至100萬桶。
撇開厄瓜多爾不說,僅是安哥拉和蘇丹就有望使歐佩克在未來兩年內的日產量增加300萬桶,對于已掌握全球40%石油產量的歐佩克來說,“新軍”的加盟,無疑會極大提升該組織的國際影響力,特別是在原油定價方面的絕對話語權。
歐佩克11國原日產量為2750萬桶,盡管該組織宣布從11月1日開始減產120萬桶/日,但當前的實際日產量仍遠超過2630萬桶。分析人士認為,從絕對的開采年限上來看,目前絕大多數非歐佩克成員國均不及中東地區的歐佩克國家,而如果像安哥拉這樣的新興產油國也被拉入歐佩克,未來歐佩克“一家說了算”的局面將愈加明顯。
當然,除了歐佩克之外,俄羅斯也是未來國際油市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作為歐佩克以外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和出口國,俄羅斯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以及最大能源輸出國,該國目前的原油日產量約為960萬桶左右,接近前蘇聯解體以來最高紀錄水平。
西方公司利益受損
不過大衛·費夫也表示,安哥拉、蘇丹和厄瓜多爾申請加入歐佩克有可能減緩西方大型石油公司在這三個國家的投資,從而使如饑似渴的世界原油市場的潛在新增供應量受到削弱。歐佩克控制著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原油供應,通過給成員國設置產量配額來影響世界原油價格。雖說產量配額制建立在國家基礎上,但是在歐佩克成員國從事開采業務的西方公司的產量也會受到配額的影響。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則認為,對于安哥拉和蘇丹來講,加入歐佩克未必有好處。歐佩克控制成員國的石油輸出額度和價格,蘇丹和安哥拉是后來者,擠占別人的份額很難,即使分到出口配額,也會較少。這對于依賴石油出口的安哥拉和蘇丹非常不利。
另外,一旦兩國加入歐佩克,在安哥拉和蘇丹進行投資的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公司的石油出口將會受到配額限制。“巨額投資后,石油運不出來,對這些公司非常不利。”韓曉平認為,其帶來的惡果是這些公司減少或者拒絕在安哥拉和蘇丹投資。但整體來看,一旦歐佩克擁有更多的石油產量,全球石油版圖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調整。
中國尋求與之合作
面對歐佩克這樣一支全球石油市場上的重要力量,中國開始尋求與之進行對話和合作。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12月4日在迪拜表示,中國希望與歐佩克進行直接對話,以獲得穩定的石油供應,并在原油市場上發揮相應作用。他表示,中國一直在努力構建與歐佩克的協商機制,只有建立協商機制,中國石油進口的安全和穩定才能得到維護。次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又表示,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歐佩克是石油輸出國政府間組織。中國與歐佩克加強對話與合作,有助于國際能源市場的健康發展。
美國能源基金會駐北京首席代表楊富強認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歐佩克與中國這樣的重要消費國建立能源合作機制,無疑有利于世界油價的穩定。他說,中國與歐佩克建立協商機制的時機已經成熟。
2005年11月,歐佩克曾委托一家名為KRC的調查咨詢公司對中國4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進行了問卷調查。12月,歐佩克輪值主席法赫德訪華,這是該組織成立幾十年來最高領導人與能源消費大國中國之間的首次直接對話。
今年4月,首次中國-歐佩克能源圓桌會議在維也納舉行。雙方均認為,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前景下,中國與歐佩克加強能源領域的對話非常重要。會議還商定,第二次中國—歐佩克能源圓桌會議預定于2007年在中國舉行。目前,通過多年的合作,中國與沙特、科威特、伊朗、委內瑞拉等主要產油國均已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