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日前決定將其“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建造項目的造船廠定在上海,建造期3年,將于2011年交付使用。
早在8月份,中國海油就曾與挪威一家公司簽下《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設備承包合同》,價值1.3億美元。由此,中國海油正式向深海挑戰(zhàn)。
縱深300~3000米海域被稱為深海區(qū),是能源領域最具潛力的處女地。中國擁有70萬平方公里的300~3000米深水域,石油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
有數據顯示,深海能源儲量將是陸地能源儲量的100倍,但由于技術上的不足,我國還不完全具備勘探開采能力。中海油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師李清平說,目前我國的深水探采只能達到300米,而國外早已經達到2400多米,甚至3000多米了。
此前,中海油在開發(fā)深海石油天然氣上,不得不通過與外資合作或者租賃國外公司的鉆井勘探設備的方式進行開發(fā),但這兩種方式都成本高昂。
深海區(qū)域石油天然氣的開發(fā)需要大型設備,目前這些設備的租金很高,有些鉆井船的租金額高達每天近100萬美元,這其中還不包括維修費用,即使這樣還不一定能租上。
因此,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深海船隊,建造自己的深水鉆井平臺。這不僅是中國海油海洋石油戰(zhàn)略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降低深水探采成本的需要。
為此,中國海油于2006年7月啟動了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建造項目。該平臺屬于國際第六代鉆井平臺,最大作業(yè)水深3000米,總投資預計約45億元人民幣。
建成后,它將成為我國首座自行設計建造的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深水鉆井船也只是以個位數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