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7年最具殺傷力的貿易壁壘,歐盟頒布的《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規例》(簡稱REACH法規)當之無愧。2007年6月起施行的REACH法規具有“綠色法典”之稱,由于其把歐盟化學制品法案的范圍從大量的化學物質擴展到包含化學成分的所有產品,令中國從圓珠筆、玩具到紡織品以及家具等多種產品的生產商和他們的歐盟進口商都為之擔憂。
12月13日,法國國際檢驗局在上海為中國企業支招。法國國際檢驗局服務開發部副總裁David Horlock在上海表示,清楚認識產品內所含的化學物質成分,并編制一個持續統一的系統模式,讓供應鏈能認清、監管及控制該產品內的化學物質成分,是達到REACH法規要求的不二法門。
為此,法國國際檢驗局推出了“五部曲”解決方案,分別是:設定政策指導企業及供貨商;給供貨商提供有關政策要求的培訓;通過化學物質守規注冊方案,為企業整合產品數據;實行各種監察控制計劃,確保企業在各方面符合法規;確認有關化學物質及其用量限度,確保所有提交的數據正確無誤。
原來,REACH法規主要是認識產品內含的化學物質成分,并確保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安全無害。REACH法規要求,品牌擁有人、零售商及生產商如要將產品輸往歐盟,必須確認及注冊產品內所含化學物質成分,并嚴格監控這些化學物質的使用。
法國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企業要達到REACH法規,首要工作是清楚了解產品內含的物質成分,并通過妥善周全的系統,在整個供應鏈中確認、監察并控制產品內的化學品應用。“現階段,歐盟只是借助REACH法規來實現產品數據的妥善管理,至于對其中有害人類以及環境的產品物質成分的處置,得等待歐盟修訂新的法案來裁定。”該人士說。
據悉,2008年6月至12月為REACH法規施行的預先注冊階段(Pre-registration)。這階段內,所有有產品輸往歐盟的品牌擁有人、制造商及進口商必須申報產品內含的化學物質成分。通過預先注冊后,生產商及進口商須在2018年前,證明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環境安全無害。需留意的是,其享有的注冊限期各有不同,視化學物質的進口噸數及風險因素而定。
2008年12月以后,任何產品只要內含未經過預先注冊的化學物質,就必須經過長達一至兩年的注冊程序,以證明產品化學物質安全,方可輸往歐盟。
目前,法國國際檢驗局已經和蘇浙等地的行業協會接洽,以支持中國企業應對REACH法規的挑戰。
法國國際檢驗局成立于1828年,總部設于巴黎,是世界權威的質量檢定及認證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