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大研制的“秸稈變油”熱解技術試產成功
經過精制提煉后的生物油可作車用燃料使用
粉碎后的木屑、稻殼、玉米稈和棉花稈等多種農林廢棄物,只需通過機器進行簡單加工,就可直接生產出作為鍋爐燃料的生物油來。日前,由中科大生物質潔凈能源實驗室研制的“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試產成功,每臺每小時產油500公斤的熱解設備已能連續產油,而每小時產油一噸的裝置也將于今年四五月間問世。昨日,記者來到位于合肥蜀山工業園的工廠,探密“秸稈變油”的全過程。
"秸稈油"可直接作燃料
記者在能讓“秸稈變油”的熱解設備前看到,工作人員將粉碎了的木屑,傾倒入熱解設備的一端后,通過液化機組,產生了液體、可燃氣體和約10%的草木灰,其中液體經過循環水冷凝塔冷凝后,即變成生物油。把這種生物油通過輸油管道通向工業鍋爐和窯爐,可直接作為燃料使用。
據專家介紹說,秸稈“變”成的生物油經過精制提煉后,還可以作為車用燃料使用。
產油率一般不低于50%
“每年夏收季節,各地都有農民大量焚燒麥秸稈,導致嚴重空氣污染,生物質能源技術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首先就解決了這個環境污染問題。”中科大校長朱清時院士說,“我國的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一年的收獲季節里,我國可以利用的秸稈等至少有7億噸,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對秸稈而言,產油率一般不低于50%,對于木屑來說可達到60%,這樣算來相當可觀。我們的研究目標不僅是秸稈煉油技術,更在于尋找可再生清潔能源的新渠道。”
本稿由中國化工網www.chemnet.com.cn整理
專家們還認為,這項技術一但投入產業化生產,不僅可以解決農村焚燒秸稈引發的環境問題,生物油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炭粉含有大量有機物和無機物,還可以直接作為肥料下田。農民從秸稈的售賣中和有機肥料下田中,能夠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根據測算,按每年兩季秸稈來算,每畝田就可以從出售的秸稈中至少增收260元。此外,每套產油1噸/小時的“秸稈變油”設備平均每年要消耗2萬噸原料,原料——秸稈的收集半徑大約為10公里,在每個生產站點,還可以增加5~6個人的就業機會。
將建生物油廠年產萬噸
朱清時院士告訴記者,生物質能源技術從幾年前的理論探索、試驗研究,到今天成功研制出中試裝置,中科大生物質潔凈能源實驗室的有關專家做了大量原創性的研究工作。研究組人員雖不多,但已經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此外,研究成果和研制的設備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省人大對這個項目非常重視,技術成果的轉化得到了安徽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支持。
在易能公司的介紹資料上,記者看到,在今年6月前,一個年產1萬噸生物油的生產工廠將在我省廬江建成,年底前,還將生產5套年產1萬噸的液化設備并布成網點,實現年產生物油6萬噸。按可比熱值計算,僅2007年,即可替代2.5萬噸重油或柴油,節約能源相當于3萬噸標準煤,在節約能源的同時,農民出售秸稈就可增加2500萬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