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2年第一家臺商企業落戶深圳,25年來,在中國經濟的各個領域中,都可以看到臺商活躍的身影。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臺商靈活地穿插于內地的產業之中,與內地的各種企業和機構建立了長期與穩定的合作關系。與許多內地企業一樣,臺商遇到的最大問題,也是在現有基礎上如何更加穩健、深入地完成下一步發展與創業。由于臺灣問題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因此,不少臺商非常關心未來內地各種產業政策,特別是代工型企業比較敏感的稅務、海關、環保、勞工等政策的變化。5月16日,國臺辦海峽經濟與科技合作中心、臺灣電路板行業協會、中意德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2007臺商產業投資(蘇州)論壇。這次論壇,是在電子信息產業臺商中所舉行的第一次產業政策及投資論壇。對我國臺資企業今后的投資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積極應對不斷上升的制造成本
最近幾年,我們聽到很多企業反映上游原材料的漲價和下游整機產品的不斷降價,使PCB及電子制造業的成本不斷上升,企業應如何應對成本不斷上升的局面,中意德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顧問龐春霖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最近幾年上游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和下游整機價格的不斷下降,對處于中游的代工產業來講,是非常不利和極其危險的一件事情。整機價格的不斷下降,從表面上看對于消費者是一件好的事情,但過分和過于頻繁的價格下降,卻會造成資源流向的失衡,使資金在工廠的流出大于流入,使企業的效益下降、員工收入遞減,這不但損害企業的利益,也會損害又是勞動者也是消費者的個人利益,同時使投資者喪失對于中間產業的投資信心,造成中間產業的蕭條、低迷和產業鏈斷裂。
而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過度狂熱,也會使更多的投資者不愿意把資金投入技術復雜、勞動辛苦的加工產業,從而使制造業雪上加霜。面對成本的不斷上升,龐春霖建議,企業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辦法,例如精益生產等,使企業的成本不斷降低;同時建立報廢回收與再利用工藝,對生產中報廢的材料、部件等進行技術回收并進行有效利用,以降低成本;另外最大限度地采用三標生產:標準材料、標準設備、標準工序,以利用大規模的標準生產的邊際效應來應對成本壓力。
“在目前全球資源性材料緊張的情況下,采取循環再生的材料,去替代目前昂貴的不可再生材料,并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減少工序和材料,節省成本。”龐春霖介紹。
珠海方正科技多層電路板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永栓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強調,面對不斷加碼的成本壓力,最根本的對策就是客觀分析,積極尋找對策,調整產品結構,降低成本,這應該是最有用的。
冷靜面對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
我們都知道,電子制造業是污染比較大的行業,隨著國家科技不斷的進步,新的環保與能源政策的出臺是自然而順理成章的事情。當然,這樣的政策,對過去一些環保措施不到位或者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的確有重大的影響,直接面臨的就是企業的經營成本上升,甚至對于某些企業而言的優勢項目得不到審批。信息產業部經運司暴福鎖處長認為,發展產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僅我國,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目前對環保問題都非常重視。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不能以污染環境為代價,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環保政策一定要堅持,有害物質一定要嚴格控制。“希望企業積極向環保方向發展,這是大的趨勢。”暴福鎖強調。
目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對企業產生什么影響,企業應如何正確看待這一個問題,龐春霖強調,企業應該客觀而不要回避地看待這個問題。作為企業,初期建設環保設施,可能會增加企業短期的成本,但由此帶來的企業口碑和社會形象的上升,卻會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從今年開始,我國內地的一些法規,在一些重點城市開始限制某些產業的發展,如電路板行業,臺灣業者也在思考應對的方式,我國臺灣電路板協會市場資訊部經理洪雅蕓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強調,臺灣業者正在考慮把這一部分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尋找一些其他的生產基地。“但是,我相信他們繼續投資設廠的方向是不變的。隨著產業的發展,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實電路板行業也是可以發展高端應用的,如軍事、通信等也會用到一些很高端的電路板,臺資企業很愿意把高端產品放到內地生產。”洪雅蕓強調。
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從最近中意德諾的有關調查報告中,我們了解到,目前到內地投資的臺商主要呈現以下的特點:一是臺商投資數量穩定增長;二是臺商企業在保持原有的經營模式的同時,也開始涉足內地的資本市場,例如PCB行業的滬士電子等臺商企業,就已經成功地在滬市A股上市;第三,與過去小、散、低的特點不同,新增臺商投資中,大型項目、高新技術項目的比重不斷上升,例如2005年完工的昆山南亞電路板項目,不但是當時昆山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我國臺灣電路板行業在內地的最大投資項目。
另外,優質的臺商企業數量不斷地攀升,而且越來越多的臺商內地企業由過去單純加工型,向技術研發型轉變,不但在內地設立了研究開發中心,而且把更多的新型號產品在內地就地開發、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在臺商投資變化的同時,他們的需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例如他們希望在海關、稅務、環保、信息產業政策制定的時候,能聽取或采納臺商的合理意見;另外他們也非常希望能參與一些國家的重大項目;同時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策的解釋上能夠保持一致。
我國臺灣企業在內地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內地企業在半導體、光電、PCB制造等方面也快速發展起來,對內地企業與臺商企業的競合關系,記者在采訪中,各界專家都認為,與歐美、日韓企業不同,內地和臺灣省,因為同文同種,所以彼此合作的空間很大,默契的程度也應該很高。相信在內地極大的市場支撐下,在臺商投資內地25年成功歷史的背景下,內地和臺灣省企業,應該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否則,單純的競爭,會使同樣都為代工性質的內地和臺灣企業,遭受兩敗俱傷、漁翁得利的結果。
從我國PCB產業結構來看,2006年我國創造約120億美元的產值,其中近四成為臺商所貢獻,臺商已成內地PCB產業成長的重要推動力。因此內地企業和臺灣廠商應該可以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觀點鏈接
信息產業部經運司經濟調節處處長暴福鎖:
產業發展給臺商帶來機會
“十一五”我國信息產業面臨的形勢總體看來,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一方面,
數字電視、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市場應用日趨成熟,全球信息產業進入新發展期。同時,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高度滲透,信息技術創新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信息產業面臨著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加快推動產業的戰略轉型,提高產業競爭實力,已經成為未來5年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貫徹落實“十一五”規劃,加快信息產業強國建設,特別是重大工程的建設,既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國家資金支持或政策引導來實現,也需要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等社會資金的投入,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電路板、半導體、電子材料及其生產設備是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產品,我國臺灣有關公司在這些產業領域具有很強的
競爭力,信息產業“十一五”的快速發展,必將給臺商帶來更大的商機。
中意德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顧問龐春霖:
把握新政策帶來的商機
“十一五”期間,電子信息產業將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而在這個重要的產業中,不但需要祖國大陸的企業作為支撐,也需要語言一致、文化相通的我國臺灣廠商參與。幫助臺商搭建與中央政府的對話通道,了解各種政策及環境的變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規劃和新政策帶來的商機,這也是一件有著實際意義的事情。
目前臺商投資情況總體是好的,但也出現一些新的隱患和問題。據中意德諾的調查,主要存在的問題有:首先,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部分臺商認為稅務方面給予的優惠空間有限,加上其他成本的上升,一些臺商有投資的顧忌。其次,環保、能源成為“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治理的問題,而臺商大部分都屬于代工性質的企業,存在著一定的環保成本壓力以及高能耗現象,因此如何平衡國家環境治理與臺商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的問題,也是許多臺商所關注的。第三,最近幾年,祖國大陸勞動力價格不斷上升,新農村建設和西部開發,也使部分勞動力回流,不少臺商,特別是中小型臺商企業,存在著招工難、留人難、企業勞動力成本高等問題,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造成臺商的投資信心有點徘徊。
臺資企業華南PCB聯誼會會長賴國恩:
臺資PCB企業貢獻將突破50%
祖國大陸對電子信息產業扶植重點策略的調整,對電子信息產業鏈產生了重大影響。以PCB產業而言,據統計,2006年祖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PCB生產重地,占全球約25%的市占率,其中臺資PCB廠商在祖國大陸貢獻了近四成的產值,預計未來將突破50%的比重,但在投資經營上卻面臨不同的困境,如:“十一五”規劃中之環境保護政策等。
由于祖國大陸一向為臺商投資設廠的重要基地,也是臺商深耕多年的市場。為增進PCB企業與中央政府機構以及上下游產業緊密結合,我們希望通過有效的交流平臺,增進臺商PCB產業交流與互動,建立臺商與中央政府機構之溝通橋梁,進而掌握產業脈動與未來投資資動向,充分了解祖國大陸未來的產業發展政策(稅收、環境保護、招商、海關、產業配套等),以達到并創造產業環境與企業營運共同成長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