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的全球化工產品年總銷售額約為1.5萬億美元,其中精細化學品和專用化學品約為38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5%~6%,高于化學工業2~3個百分點。而預計2008年,世界精細化學品市場規模將達到4500億美元;至2010年,全球精細化學品市場仍將以6%的年均速度增長。
近年來,全球精細化工產業有了進一步升級,并購的活躍使得產業集中度提高,整體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
私人股本公司攪熱氛圍
從2005年初開始,精細化學工業領域的并購活動大幅增加,2000~2004年的每年大約有5宗精細化工領域的并購上演,到了2005年初,并購的數量增加了3倍。有預計,這種并購在2007年里將保持著旺盛的勢頭。但也有一些市場分析家預測,精細化工并購將會在2007年或者2008年初開始降溫。
通過資料分析可以發現,1/3的精細化工并購案例幾乎是由私人企業完成的。據統計,精細化學品市場是中間市場工業,在所有中間市場領域,由私人股本公司支付的平均收購價格乘數在2006年達到8.1倍,比2001年的5.9倍有了大幅度提高,且從目前看還沒有發現任何下降的跡象。在過去的24~36個月中,由此引發的收購債務也越來越多,私人企業的一系列積極的業務收購活動也得益于活躍的債務市場。
精細化工市場分為用于自身消費的內部市場和外購市場兩部分,據預測,內部市場的規模和市值是外購市場的兩倍,全球范圍內對精細化學品的外購市場需求為250億~300億美元,其中2/3是用于生產藥品。在過去的5~10年中,制藥企業有業務外包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外購市場的增長。
印度將有動作?
通過深入細節分析發現,私人企業對精細化工領域的并購興趣正濃的同時,印度精細化學品制造商已經開始收購西方企業。2005~2006年,印度企業占據了全部精細化工合并與收購交易活動的1/6。
在過去的5~10年中,印度企業已經在全球制藥市場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對西方精細化學品制造商形成了威脅。根據印度精細化學品生產商Hikal的統計,2005年,印度制藥工業價值80億美元,產品數量位居全球第4,銷售額為全球第13名。
既然已經擁有這些優勢了,為什么印度企業還想收購西方精細化工企業?除了出于技術、產能方面的原因,印度企業還一直尋求在西方國家獲得立足點和進入西方市場的通道,因為在精細化學品市場中,一旦產品處于開發的高級階段或者已經商業化,客戶很少會更換生產商,對于想要打入市場的新公司來說,收購現有已經建立良好客戶關系的業務則相對容易得多。
印度收購商是否會繼續在西方國家大肆收購,或者說它們是否已經達到收購的戰略目標?考慮到2007年前5個月中精細化工并購市場中并沒有出現印度企業的身影,因此,估計印度企業進行業務收購的浪潮可能會暫時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