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宏觀經濟預警指數為114.7,比上月上升1.40點,其中工業生產指數已經處于紅燈狀態(過熱狀態),而該項指標已經連續5個月處于偏熱狀態了。
今年6月份的財政收入也是處于偏熱狀態,該指標從2月份開始也是連續數月處于偏熱狀態。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宋國青教授表示,即使現在沒有發生經濟過熱,但按照目前生產水平的增長勢頭,經濟過熱很快就會發生。
從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來看,6月份重工業比去年同期增長20.2%,累計增長19.5%,輕工業增長17.5%,累計增長16.4%。從行業大類增加值增加速度來看,6月份增長最快的是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增加速度為55.75%,其他采礦業以44.1%緊隨其后,黑色金屬礦采選業以29.3%而有幸“擠”進前三甲的行列,而今年上半年的情況基本上也是如此。
工業生產指數變“熱”,而帶動其變“熱”的卻是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這更多的讓人產生的是擔憂。不過就在昨天,之前就宣布上調的鉛鋅礦、銅礦及鎢礦的資源稅的新的稅額標準正式執行。而在同一天,電解鋁的進口關稅也由5%下調至0%,非鋁合金制鋁條、桿開征為15%的出口暫定關稅。
“工業指數變熱,對于相關的能耗較高的制造業等或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解釋,由于這些行業產能發揮較大,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會造成原材料的供應不足等問題,并且會造成產能過剩。因此,國家也應該會有相關的措施出來。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與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教授認為,工業指數過熱,要看是否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但關鍵還是要看是什么樣的措施。他同時還表示,調控要有所區別,不能一刀切,對于那些節能企業、技術水平比較高的企業應該加大支持力度,而對于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要進行調控。
賀強教授表示,除了有效運用貨幣政策之外,還應該與財政政策相結合進行調整,“抓住工業高速增長的契機進行調整,現在是大好時機。”
其實,目前不僅只是工業生產指數過熱,整個經濟也都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雖然今年以來已經連續3次加息,6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并擴大匯率波動,調減了利息稅,但這一切依然不能阻止經濟持續走熱。專家普遍認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并未見頂,下半年仍然會有一系列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