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質能產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大發展。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而生物質能也被定為重點發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國家采取的有關政策措施將打破目前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而遇到的阻礙,一些開始“搶灘”生物質能的上市公司也將從中受益。
有望打破發展瓶頸
生物質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陽能,最有可能成為21世紀主要的新能源之一。現代生物質能的發展方向是高效清潔利用,將生物質轉換為優質能源,包括電力、燃氣、液體燃料和固體成型燃料等。
目前,我國生物質資源可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5億噸標準煤,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
我國現在已經開始在交通燃料中使用燃料乙醇。以非糧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已初步具備商業化發展條件。以餐飲業廢油、榨油廠油渣、油料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產能力達到年產5萬噸。
雖然,生物質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業內人士認為,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新技術開發不力,包括生產酒精、熱解液化、直接燃燒的工業技術和速生林的培育等,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投入過少,使得研究的技術含量低,多為低水平重復研究,最終未能解決一些關鍵技術。
由于資源分散、收集手段落后,我國的生物質能利用工程的規模很小;為降低投資,大多數工程采用簡單工藝和簡陋設備,設備利用率低,轉換效率低下。所以,生物質能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低,運行成本高,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不能發揮其應有的、重大的能源作用。
在我國現實的社會經濟環境中,還存在一些消極因素制約或阻礙著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發展、推廣和應用。在現行能源價格條件下,生物質能源產品缺乏市場競爭能力,投資回報率低挫傷了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而銷售價格高又挫傷了消費者的積極性;技術標準未規范,市場管理混亂。目前,有關扶持生物質能源發展的政策尚缺乏可操作性,如價格補貼和發電上網等特殊優惠政策。
不過,剛剛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就上述問題已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分析人士認為,這將有望打破生物質能發展的瓶頸。如該規劃特別指出,在國家指定的生物液體燃料銷售區域內,所有經營交通燃料的石油銷售企業均應銷售摻入規定比例生物液體燃料的汽油或柴油產品,并盡快在全國推行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
而且,國家還將加大財政投入和稅收優惠力度,也計劃采取強制性市場份額、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建立產業服務體等政策和措施,積極支持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和開發利用等政策和措施促進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相關上市公司未來受益
目前,在生物質能產業發展上,已經形成乙醇汽油產業化的龍頭品種是豐原生化(000930),但因業務比重不大對公司利潤尚無實質影響。不過,長期來看,生物質能的市場商機巨大,加上國家優惠政策的支持,會有一批上市公司進軍生物質能產業市場,從而獲益。
根據規劃,到201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50萬千瓦,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190億立方米,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
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50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440億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10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0萬噸。
中原證券的分析師王向升認為,隨著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相關上市公司將成為首先受益的對象,而目前可重點關注的是已經形成乙醇汽油產業化的龍頭品種的豐原生化以及參與生物能源的北海國發(600538)。
未來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前景會非常可觀、發展速度也將會很快,該領域將會與資本市場發生聯系。王向升認為,現有的一些上市公司會直接參與相關業務。上市公司大股東投資相關業務,待業務成熟后再通過資產注入方式將其放入上市公司,目前,中糧集團正在大力推廣燃料乙醇項目,國風塑業大股東國風集團正在建設60萬噸/年生物柴油項目。已經運作較好的生物質能企業,可能通過IPO或借殼上市等方式進入二級市場。
據記者初步統計,目前已涉足乙醇汽油業務的上市公司就有豐原生化、S吉生化、華資實業、廣東甘化、敦煌種業、榮華實業、華冠科技;而北大荒和S明星電也涉足了甲醇汽油,雙雙投資了10萬噸甲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