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在永安市大湖鎮金銀湖小區一片開闊的山凹里,挖掘機長臂揮舞、運土車機聲隆隆,成片的土地被整平……“過不了多久,這里就是年產50萬噸納米碳酸鈣的生產車間。站在場地上,大湖鎮黨委書記丁瑋說。在他的身后,是一片實現水電路三通的工業用地。
近年來,這個鎮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當地區位優勢和礦產資源優勢,大力引進無污染、低能耗、產品附加值高的大項目、好項目。納米碳酸鈣生產項目,是今年引進的省級重點高科技項目,占地面積400畝,總投資10億元,建設年產50萬噸納米碳酸鈣,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投資2億元建成年產10萬噸生產線一條,預計2008年8月竣工投產。
此項目采用吉林大學化學院研究的仿生礦化原位合成專利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廣泛應用于塑料、橡膠、造紙、涂料等行業和領域。這項技術的引進,能大大地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增加單位經濟效益。據了解,每噸石灰石生產水泥實現產值約300多元,但用于生產納米碳酸鈣,產值將提高到近3000元;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總產值可達15億元人民幣,可創利潤總額6.5億元、稅后利潤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