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通地區支柱產業的紡織品對外貿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據南通國檢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南通紡織品進出口報檢6.36萬批,價值14.8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43%和12.14%,與去年同期的10.78%和13.53%的增長率相比分別下降了1.35和1.39個百分點。
多年來,紡織品進出口報檢批次一直占工業品進出口報檢批次的65%以上,然而至今年9月底,紡織品進出口貨值的增長率卻由2005年同期的30.66%逐年下降為12.14%,其中紡織品在進口貿易中還首次出現了負增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紡織品進出口貨值在工業品進出口貨值中所占比重由2005年同期的32.56%逐漸降為現在的20.07%,紡織品貨值在工業品貿易中地位也由4年前的第一位下降當前的第三位,分別落后于礦產品和機電產品18.73和3.83個百分點。
據分析,該市紡織品對外貿易地位的減弱主要是源于人民幣升值、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美國次貸危機等因素綜合影響造成的。
人民幣升值壓縮企業盈利空間
影響今年紡織行業發展及貿易走勢的因素,首先是人民幣升值預期。據相關部門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服裝行業銷售利潤率下降1-4%。目前紡織業的出口依存度在30%以上,服裝業的出口依存度更是高達60%,在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有84.07%的出口企業利潤率都在5%以內,它們只能承受2%的人民幣升值幅度。然而,今年前5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高達6%,人民幣升值已使企業本來就不大的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題
與大企業相比,紡織品中小企業規模小,收益不穩定,誠信度低,抗風險能力差,缺乏合格抵押擔保品,勢必影響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熱情和支持力度。從去年以來,該市部分中小企業出現了融資困難現象,融資成本也進一步被加大。面對資金鏈斷裂,該市紡織品中小企業中甚至出現了因借高利貸而破產的情況。
勞動力成本上升
“新勞動法”的頒布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勞工的權益,但對資方也提出新的用工要求,勢必提升企業的勞動成本和管理成本。據某服裝企業介紹,在南通招工,已沒以前便宜了,為了穩定隊伍,該企業蓋了食堂、宿舍,并全都裝上空調,在物價上漲的壓力下,員工的工資也不得不漲,包吃包住的車間主任,月薪已有3000元,幾乎達到了上海的工資水平,企業為每個員工平均每年多支出3500~5000元。
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進入2008年以來,紡織原料價格出現了讓人始料不及的大幅上漲,企業成本大幅上升。由于紡織原料在紡織企業總成本中所占比重最高,業內稱為“七紗八布”,即原料在紗類產品的成本占7成,在布類產品的成本占8成,而服裝成本中原料所占比例一般也達到6成。因此,紡織原料價格的變化對于企業的影響十分巨大。而與紡織原料價格走高的趨勢共存的是,紡織品的價格一直疲軟。在今年棉紗漲價后不久,南通地區漿紡廠行業協會集體提價25%,結果迅速導致本地10%的織布廠倒閉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