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廠家無法提供生產許可證
“可是,現在的問題就在于,很多密胺產品確實工藝不過關,很容易產生三聚氰胺。”董金獅介紹說,上周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從北京的天意新商城、萬通商場等5個市場購買了5種密胺仿瓷餐具,送往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來自其中兩家商場的仿瓷杯不合格,掉色嚴重和甲醛超標,另外多數餐具未提供生產許可證。
根據董金獅所掌握的材料,目前全國有密胺餐具生產企業近千家,而實際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只有22家,也就是說只有2%的企業是合法生產。他建議消費者最好去大型商場和超市購買密胺食品包裝產品,正規企業生產的密胺餐具的底部都有企業詳細信息及生產許可證QS標志和編號。
與此同時,國家標準也存在缺失。董金獅稱,1988年實施的《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中,只有水的蒸發殘渣標準,沒有正己烷、乙酸及乙醇的標準,也就是說,國家標準對盛裝含油食品、酒精的密胺餐具安全性無法評估。但實際上,密胺餐具的主要成分三聚氰胺能溶解于甘油、吡啶、熱乙二醇、乙酸、甲醛等有機溶劑。而且,目前國家標準里對密胺餐具也沒有三聚氰胺項目的檢測,而歐盟已對密胺餐具三聚氰胺給出了30mg/kg的限量值。可能修改標準、抽查生產工藝。
據董金獅介紹,目前他已經向國家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等管理部門提交了材料,這些部門也已經給他一些積極的回復。國家衛生部食品衛生標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和他聯系時承認相關標準內沒有三聚氰胺項目的檢測內容,今后將準備修改標準。而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將在近期抽查仿瓷產品生產環節。
昨天,國家質檢總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他們確實已經和董金獅取得聯系,但是具體采取什么措施將在深入了解后才能決定。
而截至記者發稿時,一直未能撥通國家衛生部食品衛生標準委員會的電話。
上海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對產品的檢查是抽查,近期沒有抽查過仿瓷餐具類產品,目前也沒有接到過上級有關部門要求抽查該類產品的通知,不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會對此予以關注。“我們正在購買更多的仿瓷產品,并將采用歐盟標準對它們進行檢測。”董金獅介紹說,按照計劃,今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將把這批在市場上購得的產品送至國家檢測中心,預計下周五就能獲得檢驗報告。通過檢測樣本量的擴大,他希望能獲得更準確的市場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