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石化在常州召開涂料采購和使用技術交流會,向石化系統40余家企業重點推介榮昌防腐油漆涂料。
江蘇榮昌集團獲此“特殊待遇”,是因為他們與中科院金屬所、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等合作開發的防腐油漆涂料,從根本上解決了設備腐蝕這一石化行業的老大難問題。
金融危機背景下,盡管面臨的情況各不相同,但像“榮昌”這樣的精神狀態在揚中企業中很普遍:不是怪這怨那,坐等“艷陽天”,而是不等不靠,立足自救突圍。
市場需求明確的,抓緊擴大產能。江蘇華威線路設備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國家拉動內需的相關政策后,邀請上海地鐵、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等國內鐵路建設方面的專家,來企業現場指導將電氣化鐵路接觸網配件轉為主導產品。同時,集中力量開發了與此配套的零部件,以確保在即將到來的鐵路大建設中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天舜金屬制品公司今年投資1000多萬元,成功研制了可廣泛應用于鐵路、橋梁,比鋼筋耗材節省40%、強度增加8至10倍的“無粘接預應力鋼棒”,并投入3000多萬元,新上4條生產線,產能擴大了一倍,目前在手訂單已超過億元。
出口市場萎縮的,迅速開拓國內市場。大力城電氣有限公司在國外訂單比去年減少50%的情況下,啟用儲備產品——空調冷島恒力支吊架。該產品由于擺脫了國外公司的技術控制,可明顯降低電站機組水耗量,不僅被國內眾多石油、化工、發電廠等重點工程采用,還獲得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訂單2000余萬元。
缺乏競爭力的產品,動腦筋升級。有些大路貨產品,經濟景氣時日子都能過,但需求一減少,競爭力弱勢就顯現了。實施技術升級,成為共識后的共同行動。據統計,9-11月,揚中企業技改投入同比增長22%,實施超千萬元項目26個,超億元項目8個,5億元以上項目2個。其中,大全、中電、環太等企業,在新興能源、電器元器件、高效涂料、脫硫除塵等領域加大投入,研發新品。這些新品不僅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對地方經濟發展也起到了引領拉動作用,今年已累計實現銷售100余億元,利稅近20億元。
揚中市委書記凌蘇說,企業遭遇寒流,絕不允許袖手旁觀,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外援”,切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
正是在這一理念下,一個政企合力逆境突圍的局面形成了:市領導掛鉤聯系“30強”企業、重點成長型企業;從經濟主管部門選派11名副科級以上優秀中青年干部赴企業掛職幫扶;相關部門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下的中小工業企業,聽取呼聲,了解現狀,共商對策。
脈搏搭得準,政府的舉措就能“對癥下藥”。
為幫助企業輕裝上陣,該市取消和停止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59個、政府性基金項目2個,規范和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63個,為企業節省開支10多億元;調低揚中大橋收費,為企業減負1300多萬元。
解決企業“貸款難”,該市在吸引交通銀行、江蘇銀行到當地設立分支機構,成立揚中農村合作銀行的同時,將中小企業擔保基金從2000多萬元擴大到1億元;成立注冊資本達1.16億元的揚中市盛大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積極組織銀企對接,促使各金融機構向相關企業發放項目貸款7.68億元,占該市下半年新增貸款的50.49%。
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綜合競爭力,該市與中國科技咨詢服務中心、江蘇省科協聯合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院士專家服務中心”,以便就近幫企業析疑解難。同時,設立16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激勵扶持企業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品牌創建等。
合力的成效是明顯的:1-11月,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9.7%,超億元大企業產值同比增加34.9%。更重要的是,企業的信心提升了。他們普遍反映,黨委政府這樣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給我們戰勝困難增添了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