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化學公司等24家知名國際化工企業日前在北京聯合簽署了《“責任關懷”北京宣言》,承諾攜手共擔化工行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5月29日,由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主辦的“攜手發展、共擔責任:中國化工行業新形象—社會責任媒體圓桌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包括陶氏化學、巴斯夫、杜邦等在內的24家在中國有重大化工投資的AICM跨國會員企業在53家國內外媒體的見證下,共同簽署了《責任關懷北京宣言》。
“化工行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在我們的產品使人類受益的同時,我們必須全面加強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在全世界、全行業推行‘責任關懷’,不遺余力地朝著零事故、零工傷、零污染努力。”陶氏化學亞太區環境、健康及安全總監彭瑞國博士(Dr. Gregory Bond)說。“陶氏是‘責任關懷’的堅定支持者,我們在陶氏大中華區所有工廠和部門推行‘責任關懷’活動,并把陶氏的全球經驗和專門技術與當地社區和行業分享。實行‘責任關懷’,要從基礎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AICM作為一個國際性化工行業協會組織,其成立的宗旨就是通過推廣“責任關懷”和推動制定科學管理風險與成本的公共政策,為中國建設和諧社會以及推動中國化工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貢獻。自2002年與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協會簽署推廣責任關懷合作意向書以來,AICM先后以共享全球最佳實踐經驗和化工產品安全監管等主題在北京與上海召開全行業“責任關懷”推廣大會。“責任關懷”這一理念逐漸為國內化工企業所接受,目前已有40多家國內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承諾履行責任關懷的要求。
AICM理事會成員們在媒體圓桌會上還表示,讓不了解化工行業的百姓了解什么是化工、什么是綠色化工、什么是“責任關懷”,在化學工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十分重要。因此,AICM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社會大眾對化工行業的客觀認識與理解,更正大眾對化工行業的片面解讀,樹立正面的行業整體形象。為此,AICM將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在活動期間由化工公司開放其指定的工廠生產區域,公眾和媒體可以有組織地進行參觀,并通過互動方式了解化工企業在“責任關懷”及環境保護、健康和安全領域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首站公眾開放日將于今年7月中旬在上海化學工業園舉行。
關于“責任關懷”
“責任關懷”(Responsible Care)是全球化工行業的自發行動,參與企業通過各國的化工行業協會,與各利益攸關方溝通協調,協力提高其在產品和生產工藝環節中的健康、安全和環保表現,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
在2002年可持續發展世界峰會上,“責任關懷”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為可持續發展重要貢獻獎。
“責任關懷”有六大核心準則:在技術、生產工藝和產品的各生命周期,持續提高在環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理解和表現,避免對人和環境造成損害;更有效利用資源并最大程度減少浪費;公開行業現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接觸利益攸關方,聽取意見并著力解決其關注的問題和期望;與政府和相關組織合作,切實執行相關規定和標準,并力爭超標準完成;為產品鏈上各管理和使用環節的用戶提供幫助和咨詢,培養其對化學品的有效管理。
“責任關懷”在全球得到53個國家與地區化工協會的認可與推廣。截止到2008年5月20日,共有127家全球化工企業簽署了《責任關懷全球憲章》,其中31家是AICM的會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