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陶氏化學公司再次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榜,這是陶氏公司自1999年建榜以來第八次獲此殊榮,再次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在公司戰略中的主導地位和公司過去十幾年來在行業可持續性發展方面建立的領導地位。
陶氏化學公司因其在環境效益、產品安全、客戶關系管理及員工發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現而備受認可。今年來自于19個行業的共320家公司參加了此次評選,陶氏獲得了總分85分的好成績,較平均成績高出24分。
陶氏化學公司產品安全總監、亞太區環境、健康和安全總監彭瑞國(Greg Bond)表示,“可持續性發展是陶氏化學全球4大商業戰略之一。作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和化學公司,陶氏始終堅持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戰略理念。對陶氏來說,可持續發展就是確保我們每一個商業決策——無論是一項新產品的研發還是一個生產基地的設計和運營——都必須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來進行。”
作為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者和領頭羊,早在1995-2005年,陶氏就制定了極富進取的“環境、健康和安全十年目標”。在十年間,陶氏在產量增加31 % 的基礎上使工業排放量減少56 %。減少了73萬噸固體廢棄物排放,足夠在270個足球場上堆積高達1米;減少了8300萬噸廢水排放,相當于80萬中國家庭1年的用水量;節約了900萬億BTU的能量,足夠800萬美國家庭使用一年。同時,這一戰略還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1995-2005年間,公司共投入十億美元改進流程和技術來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排放、促進安全生產,最終累計獲得了五十億美元的回報。
2005年,陶氏又制定了“2015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三大方面:通過創新和產品安全監管實現“可持續的化工”;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陶氏把可持續性發展納入了公司的商業戰略,并且設立首席可持續性發展官及建立相關團隊,從產品研發、生產、商用、回收等多個產品生命周期提供環保、節能的解決方案。
陶氏化學中國公司首席技術官高恬莎博士(Dr. Theresa Kotanchek)表示:“技術和創新在實現陶氏‘2015目標’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們做的任何一個項目都會考慮到‘可持續性’。在研發過程中,產品概念成型之前我們就已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的考慮因素,我們著眼于未來,全面顧及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而不是只看重眼前。幾個月后我們的全球創新中心將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落成,屆時陶氏將能夠更好地為本地及全球客戶提供創新性方案,并且運用我們的產品和先進工藝幫助解決中國最為緊迫的挑戰,比如在水、能源、環境及人類健康等各個方面。”
陶氏水處理事業部在海水淡化、水的純化和廢水回用方面擁有世界先進的技術,其中陶氏的FILMTEC™反滲透膜應用于北京的三處污水再利用項目:北小河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及再生水利用工程、北京首都機場市政中水回用設施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水回用設施。這些項目每天能處理近四萬五千立方米的污水,這一處理量在與北京奧運相關的市政污水再利用項目中居首位。這一合作幫助北京市政府將污水回用率由以前的15%提高到50%,這也是北京對國際奧委會承諾的標準。
建筑歷來被認為是能耗大戶,有統計數據顯示,建筑的整體能耗超過了全國總能耗的20%,因此建筑節能需求日益緊迫。
陶氏建筑應用事業部提供的舒泰龍TM隔熱保溫板等產品能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陶氏為北京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試點工程——北京惠新西街十二號樓第二階段屋面改造提供六厘米厚的舒泰龍TM隔熱保溫板,為12號樓的節能改造工作成功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2號樓的節能改造全面達到甚至超過北京市65%節能的要求。住戶高興地表示:“冬天室內溫度要比往年高不少,不用再穿棉襖和大棉鞋了;夏天空調開的比往年要晚一些,使用頻率也要少多了,真正成了冬暖夏涼的節能樓了。”
陶氏也致力于把自己全球領先的生產和管理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中國的化工企業。2005年起,陶氏與中國環境保護部合作開展為期四年的“清潔生產”項目,在國內中小型企業中推廣可持續發展的最佳實踐。在項目的前三年中,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60家中小企業參與項目,近2000種清潔生產方式得以投入使用,共減少污水排放800萬噸,減少廢氣排放240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80噸,節電860萬千瓦,節水3.5億噸,節煤近12萬噸。
2006年起,陶氏還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合作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危險化學品管理國家試點項目”。目前已有2,500名相關人員接受專業培訓,31家企業通過項目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