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9月26日訊 每年,人造纖維工業都在奧地利Dornbirn召開會議。第47屆人造纖維大會于2008年9月17日-19日如期舉行。出席會議的人員共720名,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創下與會人員高峰。來自世界的專家聚集一堂,交換信息和知識。據稱,本次大會是首個關于人造纖維工業新發展的會議。
過去10年,大會遠離了高層次科學家和論文,大部分參加會議的人員都不懂人造纖維。近年來,情況改變很多。組織機構,奧地利人造纖維學會(www.dornbirn-mfc.com) 加強了實踐知識方面的選題。
終生產品
今年的主要選題是新纖維發展、運動服裝、安全技術紡織品、無紡布和新研究項目。但是,主要選題是可持續發展,重點在終生產品。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未來產品的開發被放在一個完整的再思維體系中進行。
例如,人造纖維,在很多情況下,與天然纖維比較,有利于環保平衡。同時,人造纖維工業正面臨其他工業面臨的同樣的問題。僅僅推卸責任絕對不是最終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人人都應該意識到這三個問題,開發原材料價格、能源價格和氣候變化,這三個問題是緊密相連的,是互動的。
顯然,可獲得相對便宜的天然纖維資源的時代已經結束。中國和印度經濟高速發展,原料需求巨大,但是,原料供應工業幾十年來卻停滯不前,兩種局勢形成鮮明對照。
近12個月,能源價格大幅波動。雖然每桶石油日波動幅度在100-140美元之間,但更需要了解的是,石油價格從傳統的每桶10-20美元漲至100美元。
人造纖維工業擔心氣候變化,這也是令人吃驚的事情。但是,只要大家都在擔心氣候,就不要問什么原因。這是一種情緒,氣候變化直接影響著每個人的情緒。
相互作用因素
美國經濟學家、聯合國顧問Jeffrey A. Sachs在他的著作“共同財富--擁擠的地球經濟”中提到相互作用的因素,例如人口增長、氣候和環境保護以及世界很多地區存在的貧窮。
對于公司來說,這些意味著什么?好比一個國家,經濟成功、得到社會承認以及政治穩定都與一個公司的持續經濟管理密不可分。關于氣候變化的爭論已經讓所有大型公司重新考慮他們的政策。今天,大多產業知道“碳足跡”這個的術語。那些已經體驗持續發展的公司擁有了競爭優勢。他們所做的工作與紡織工業未來的最大希望一樣,那就是再循環。
不要浪費你的廢物
Dornbirn會議上許多發言者說,他們在生產過程中被迫大大提高再循環原料的比例,尤其是以石油為原料的聚合體。在許多歐洲地區,其他工業非常成功地利用再循環原料,例如紙和玻璃。在歐洲,再循環紙利用比例為55%,玻璃為62%。瑞士玻璃的再循環利用比例達到99%,而瑞士是一個所謂的“高消費”國家,玻璃工業在瑞士非常成功。在人造纖維工業,PET瓶子被再循環利用加工成纖維。但是,瑞士的成功不僅僅表現在原材料;瑞士能源消耗量和空氣污染都較少。
最終,消費者的意識將發揮決定性作用。越來越多的公司已經提高了環保意識,增加了環保商標。在一個競爭如此激烈的世界,一個公司的生存也是一種可持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