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完成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毛細管電泳電化學微型綜合分析儀”,12月25日在長春通過了以張玉奎院士為首的專家組驗收。專家組認為,該儀器性能良好、靈敏度高、穩定性強、國內外目前尚無該種儀器。
毛細管電泳技術和微流控芯片分析方法由于其分別具有分離效率高、生物兼容性好、利于微型化、集成化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分析科學領域,日益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而將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搭建一個便捷式經濟型多功能生物分析平臺??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微型綜合分析儀,進一步拓展其分析對象和應用范圍,更是國際電分析化學領域競相研發的重要前沿方向。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汪爾康院士和徐國寶研究員等聚焦這一重要的國際前沿發展方向,在中國科學院科研裝備專項的支持下,于2007年2月開始了“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微型綜合分析儀”的研發。研發中,他們注重發揮在毛細管電泳檢測技術和微流控芯片分析方法中的積累和優勢,創新性地將電化學發光、電化學等檢測技術與毛細管電泳、微流控芯片等分析工具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由西安瑞邁分析儀器公司配合,進一步微型化、集成化,研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微型綜合分析儀樣機,屬國際首創。
與此同時,他們還結合該分析儀器的研發,研制出5種具有生物應用前景的電化學發光探針,并應用于生物分子檢測分析;建立了一系列固定電化學發光探針的新方法,并發展出相關電化學發光固體檢測器。這些創新成果,為研制的樣機在科學研究及臨床中推廣應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該儀器是由多通道數據采集分析儀、多功能化學發光監測儀、數控電化學分析恒電位儀、數控毛細管/芯片電泳高壓電源等控件所組成的專用系統;系統成功構建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的多窗口、多界面分析化學數據采集與處理平臺,實現了多種控制部件的系統連接與控制;在硬件設計中,系統采用了分布式微處理器結構,集成了多個通用或專用處理器管理各控制部件,使系統具有了很高的靈活性和可靠性;由于采用了較為合理的總線連接方式和訂制了完善的通訊協議,整個系統具有硬件簡單,擴展方便,功能齊全和便于組合等優點。系統中的所有部件既可組合使用,也可單獨作為具備相應功能的單項儀器使用。在軟件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多參數分析的特點,設計了完善的同步測試功能;針對化學動力過程測試的特點,系統還開展了具有獨特功能的以譜圖加亮區為主的譜圖處理及動態背景扣除等功能;特別設計的樣品測試界面,則可使批量樣品測試變得簡單容易。
該儀器的研發成功,豐富了基礎科學的研究手段,為蛋白質、DNA、細胞、免疫等前沿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多功能分析平臺,也為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醫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是我國電分析化學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的創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