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對巴斯夫重慶MDI項目的環境安全及審批程序提出質疑,強烈要求巴斯夫在更大范圍徹底公開該項目環境影響信息,并希望相關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嚴格監管,謹慎決策。
來自綠色和平科學總部實驗室的說法稱,盡管MDI揮發性小和容易儲存管理的特性,決定了它本身對環境和人體的毒性危害并不強烈,但其生產過程中可能用到的原料和中間產品卻十分危險。
據稱,MDI一般生產工序中,需要先通過苯和硝酸的反應制造硝基苯。硝基苯毒性極強,且非常容易通過皮膚接觸吸收,長期接觸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值得注意的是,硝基苯正是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中的主要污染物。
在催化劑作用下,硝基苯和氫發生反應制造出苯胺,苯胺同樣是可以通過皮膚和呼吸系統攝入的高度有毒化學品。硝基苯和甲醛反應后形成重要的中間產物MDA,MDA再與光氣反應生成MDI。而根據公示信息,該項目建設內容既包括MDI生產裝置,也包括硝基苯和苯胺生產裝置。
對于該項目環評公示,綠色和平也提出疑義:“如此重大和可能產生巨大環境風險的化工項目,環評報告直接由環保部負責審批,公示卻只由項目環評方重慶化工設計研究院刊登在重慶環保在線網站上,且只有不到10個工作日的征求意見時間,這顯然與該項目的環境影響重要性不對等。”
去年,綠色和平曾指責巴斯夫在污染物信息公開方面存在“雙重標準”:在其他國家公開了污染物排放信息,而在中國內地的15家生產型獨資、合資公司均未向公眾公開污染物排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