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拜耳材料科技宣布,與中國四川大學合作研發的新產品專利申請已初審合格。這一重要專利產品的特色是:聚碳酸酯(PC)與聚乳酸(PLA)創新的混合工藝,改善了原有共混物的性能,既有傳統非生物基材料類似的性能,又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一新型共混物部分基于玉米等可再生資源,其性能與傳統共混物相比非常相似,且與現有的解決方案能良好兼容。PLA在從生產、摻混到再循環的,整個生命周期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傳統工藝的約三分之一。這一材料可生物降解,能與適配阻燃劑相結合從而具備阻燃性,且可廣泛應用于汽車、IT、電子等各個領域,尤其是移動電話和便攜式電腦的外殼。拜耳材料科技負責中國新業務-新技術的創新經理李洪超博士介紹說:“這一新型共混物具備卓越的功能性和出色的環保性能,有望成為各類現有樹脂應用的‘綠色’替代品。”
拜耳材料科技亞太區聚碳酸酯業務拓展,及技術服務部副總裁華爾德博士說:“我們為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而自豪。對于拜耳材料科技這樣一家以科學為基礎的企業而言,這是我們與當地研究合作伙伴之間持續合作的一個最新項目。我們與四川大學等中國知名高校展開合作,借助高校的研發實力,尤其是在生物基和環保材料方面,從而實現共同發展。我們愿意分享自身的專知和經驗,與當地合作伙伴共同成長。”迄今為止拜耳材料科技在中國,已投資了約100萬歐元,用于約13個項目的研發合作。目前已遞交了包括這項專利在內的超過7項專利申請。四川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玉忠教授說:“感謝拜耳材料科技啟動了這一項目,并在研發期間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們能夠在自身的經驗,和拜耳行業專知的基礎上共同開發出這項新技術。”
新型生物基材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作為一家致力于全球責任關懷的企業,拜耳集團啟動了一項綜合性的全球氣候計劃,旨在減少在生產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并為加強氣候保護及應對氣候變化制定解決方案。拜耳材料科技亞太區聚碳酸酯業務部高級副總裁何海德博士總結道:“這項新專利是拜耳對氣候保護承諾的又一個例證。隨著人們對于氣候變化和石油等,有限自然資源消耗的日益關注,生物基材料將成為我們業務的新增長點。”目前,拜耳正與部分世界領先的電子,和汽車制造商探討這一新專利在未來的應用,并探討如何將這一新發展商業化。這位專家還表示拜耳不僅是藥物生產商,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聚碳酸酯廠商,在上海已建有2套大型聚碳酸酯,及其原料雙酚A的生產裝置,形成了一體化生產的大型化工區。在這一領域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