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總是有理由。2008年凈利潤同比下降1565.58%的中核鈦白(002145)2月26日發布的業績快報,列舉了原料上漲、災害天氣等導致業績下降的五大因素。
據業績快報,2008年,中核鈦白實現營業總收入28654.77萬元,同比下降39.01%;實現凈利潤-25652.93萬元,同比下降1565.58%;每股收益為-1.35元,同比下降1327.27%。
變臉
實際上,公司上市業績就變臉。
作為國內生產鈦白粉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其他兩家分別為攀渝鈦業(000515)和安納達(002136),中核鈦白主要從事鈦白粉系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主要原料均需要從外地購買。
2007年7月,中核鈦白以5.58元發股,8月3日上市收盤報35.10元,以高達529%的收益奪得當年新股收益之最。
資料顯示,2004年—2006年,中核鈦白三年累計凈利潤為1億元左右,超過3000萬元,符合IPO有關規定的要求。
上市當年,中核鈦白實現銷售收入46982萬元,實現凈利潤1744萬元,每股收益0.11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當年公司出現約2000萬元虧損。
跨入2008年,公司業績更是急速下滑。由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產品成本與售價倒掛,公司自一季度就報出2146萬元的虧損,2008年中期虧損7744萬元。2008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累計虧損1.65億元,累計每股虧0.87元。
積弱
對于2008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中核鈦白方面歸結為“五大因素”:
1.由于硫酸、鈦礦等主要生產原材價格大幅度上漲,導致產品成本與售價倒掛,為了減少虧損,100#鈦白粉生產線自5月中下旬停車至10月初才恢復全面生產。
2.一季度遇上罕見的冰凍天氣,部分管線設備受損,5·12汶川大地震影響了公司原材料的運輸,從而影響了產品產量。
3.由于不能連續開車生產,產品產量比上年下降39.38%,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大幅增加,毛利率大幅度下降,導致銷售毛利為負值。
4.進入第四季度后,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產品需求急劇減弱、產品銷售價格持續下跌,整個行業進入虧損狀態。同時公司流動資金周轉困難,無法維持生產線滿負荷生產,提前于12月20日全線停車進入生產線檢修,導致四季度預期產量沒有完成。
5.2008年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導致產品銷售進項稅增加,而產品價格的下降又導致銷項稅相對減少,最終導致上繳的增值稅與上年相比大幅度減少,使得應取得的增值稅先征后退額大幅度減少。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僅僅是一個宏觀經濟形勢下的反映,而掩蓋了公司的自身原因。
中核鈦白是經債轉股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存在經營和資產質量先天不足的問題。
深處茫茫戈壁的中核鈦白,前身是中核四○四所屬的鈦白粉廠,長期以來處境困難。通過債轉股的形式,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信達公司),持有中核鈦白7647.9萬股,發行前58.83%的股權,從而成為第一大股東,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東方公司)成為第二大股東。2006年8月,東方公司以11300萬元將其持有的30.16%股權及1994萬元債券轉讓給北京嘉利九龍商城有限公司(北京嘉利)。北京嘉利2005年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截止2006年12月31日,該公司的總資產僅為3990.80萬元,凈資產僅為994.87萬元,凈利潤為-4.53萬元。
早在上市之前,中核鈦白的盈利來源主要依靠補貼,其上市前三年的利潤平均60%來自于稅收優惠。按照招股書的內容,中核鈦白2004年—200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050萬元、3623萬元和4178萬元,而該三個年度的所得稅影響利潤的數額分別為275萬元、944萬元和620萬元,增值稅影響數額分別為1703萬元、2186萬元和2269萬元。
數字顯示,扣除上述兩項稅收優惠后,中核鈦白三年凈利潤合計僅2874萬元,低于三年凈利潤總額不低于3000萬元的上市規定。
并且,其產品毛利率上市前下滑跡象已經非常明顯,上市后可謂急速下降。2004年—2006年,公司銷售毛利率分別為25.32%、21.23%、19.73%,到2007年降為12.32%,2008年第三季度更是下滑到-36.67%。
而中核鈦白的毛利率在上市前存在虛高嫌疑。2005年和2006年,攀渝鈦業的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5.33%和13.95%。
備受人詬病的是,信達公司既是第一大股東,同時又是公司上市的保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