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營模式和思想觀念的差距
1、小本經營和地域營銷模式,缺乏和壟斷企業的競爭力。隨著消費者和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心,國際涂料行業的產品研發投入不斷增加,而世界涂料市場的日趨飽和導致競爭更加激烈。這些原因導致國際涂料企業為達到全球合理化經營目的,不斷進行全球范圍內的收購兼并與合作合資,形成市場一體化的規模效應,并通過一定程度的壟斷來提高競爭力。國內涂料企業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家族管理模式,走不出去,沒有能力守住市場,只能等自己的市場慢慢被人瓜分。
2、經營觀念陳舊,墨守成規,不適應競爭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經營導向仍停留在市場需求導向階段,而沒有向市場競爭導向方面轉變,只看到了市場需求,而沒有看到競爭對手,更沒有冷靜地分析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劣勢。企業只要看到新的市場需求就不顧自身條件和客觀環境而一哄而起進入涂料業,從而造成了目前我國涂料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導致中國涂料企業數量眾多(近10000家)但競爭力不強的現實。與之不同的是,外國公司在進人中國后的經營導向始終是市場競爭導向,其定價策略、銷售策略、廣告策略、競爭購并策略等都是服從競爭導向的。
3、品牌意識淡薄,品牌管理落后。長期以來,國內涂料企業品牌的經營與管理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市場競爭中,我國涂料企業以價格戰為先,不注重品牌的成長與保護,更談不上對品牌的開發利用。有些企業雖然規模不大,卻有10多個品牌,眾多的品牌導致資源分散和培育主導品牌的成本與難度進一步加大。
4、企業經營多為短期行為,缺乏長遠規劃。我國涂料企業大都存在著經營行為短期化的問題,人才、技術、市場投入等經營戰略也就必然以短期利潤為中心,而跨國公司都以追求長期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不惜在短期內虧損,采取先獲得最大的市場占有率,而后獲得長期的壟斷性利潤的策略。
5、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產品結構層次不清。發展初具規模的涂料企業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紛紛走上多元化的歧路。眾所周知,一個企業的長期發展取決于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同企業所從事的經營領域有密切的關系,一個實力并不十分強大的企業,要在多個領域中獲得競爭優勢是極其困難的。所以,實行專業化經營,將主要精力集中于最熟悉、最具經驗的涂料行業及某幾個重點涂料產品,是國內外許多涂料大企業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五、政策法規方面的差距
1、政策法規、標準等制定的主體較多,行業、企業的發展受限。政策法規和標準出自于多個政府部門,出自于各級政府部門;政策法規和標準有的是針對企業、有的是針對行業;行業組織和專業協會熟悉本行業的情況和產品特性,但對標準話語權較少。所以,政策法規和標準起點低,缺乏廣泛的行業數據和基礎,缺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2、國內涂料行業安全、環保法令滯后,防護水平不高。與先進國家比較,我國涂料行業防護水平整體不高,立法與執法力度不夠。由于至今尚未開展涂料安全檢驗工作,不能有效的進行監督,以至于新投產涂料生產線(包括引進項目)仍然遺留了不少安全隱患。先進國家均制定有完善的法規與標準,如,國際涂料和印刷油墨協會制定了"涂料關注計劃",承諾要不斷地改進安全、健康和環境問題;歐洲涂料、油墨、美術顏料生產商協會聯盟(CEPE)制定了"管理實施規范",促成歐洲經合組織討論鉛對男性生殖影響及控制鉛的問題,制訂涂料中的呼吸性粉塵與溶劑蒸汽的最高允許濃度等。中國在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通過以上分析,使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今后,我們須從以上幾個方面加以努力和改進,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