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運行速度仍將持續明顯趨緩。有專家稱,不管是新興市場還是比較成熟的市場都將繼續遭受金融危機的威脅,相關信息顯示全球經濟在2009年上半年轉暖無望。他們預測,全球GDP在2008年艱難上升3.6%后,在2009年大約只會有2.9%的上升空間,在2010年有望復蘇,增幅預計為3.8%。全球化工行業在2004年飆升5.4%后,2008年的增幅只有2.2%,2009年會繼續下挫為1.5%,在2010年復蘇時的上升幅度也僅為3.3%。
面對惡劣的經濟環境,我國涂料行業如何削減成本、如何調整產品結構、如何選擇市場……這一切的問題都依賴于一個核心問題的回答:如何應對環境的變化,調整并確定新的競爭戰略?
在經濟危機之下,2009年注定是動蕩的一年。涂料企業戰略的制定是建立在對于未來情景的一種預判,是將未來的風險與機遇和自身競爭力的結合,并由此反觀和規劃現在及長遠的行為。由此,對于外部環境的有效把握,將是企業戰略制定的關鍵。
外部生存環境差
2008年困難,2009年更加困難,這是對宏觀經濟走勢的主流看法。據分析,中國經濟下行的周期一般不低于3年,更何況當前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經濟大環境相對更為嚴峻。因此,以本輪經濟周期的頂點2007年估算,有可能要到2010年我國經濟才能走出“底部”。
在整體經濟環境不好的背景下,我國涂料業也舉步維艱。去年9月以后,涂料消費需求明顯銳減,行業整體呈現出一片低迷。盡管國家大力拉動內需,但對于處在下游市場的涂料行業來說,在短時間無法受到政策惠及,產生不了立竿見影的拉動作用。因此,多數業內人士表示,2009年上半年,涂料行業的發展形勢依舊嚴峻,下半年是否能夠回暖,還要看國家經濟內需拉動情況而定。
企業“冬泳”正進行
2008年12月,化工行業巨頭陶氏化學推出了大規模的“冬泳”計劃,這其中包括裁員11%、關閉20個高成本的生產車間、暫停眾多非戰略性生產設施等。同樣是在2008年12月,美國杜邦宣布裁員2500人,關停100條生產線,為其節約2.5億美元。前不久,巴斯夫也宣布80條生產線關停,100條生產線降低開工率。
出口需求下行、國內消費需求難振、企業經營困難等情況在2009年很難有明顯改觀。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普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涂料企業采取精簡機構、降低企業成本雖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精簡機構絕不等同于簡單的裁員減產,而是要做到既不影響企業運轉,又要真正降低運作成本,還需要與現有法律不抵觸。
有管理人員建議,在行情不景氣的狀態下,精簡機構不要采取常規的辭退方式。常規的辭退比較硬性,往往是因為員工觸犯企業規定或技術達不到企業要求,這種情況是以后永不錄用的;而在行情不景氣精簡機構時應該是能動性的勸退,既要賠付勸退者一部分勞資,又要承諾在企業以后需要相關人才時歡迎他們再來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壓力大
在金融危機的風暴侵襲下,我國的眾多中小企業正在承受著空前的生存壓力。原材料震蕩、消費消極、融資無門,中小涂企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日子十分艱難。
好在金融風暴發生之前的“人民幣升值”、“新勞動法的頒布”“原材料漲價”等系列政策、市場的改變迫使中小企業提前思變。外貿企業開始將重心轉到國內市場;中小型企業開始降低人力資本的使用,打造自己的品牌。
為穩定經濟發展,國家決定增加投資4萬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拉動內需。很多人擔心,這些國家主導的投資將更加直接地作用于國企,而對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則無法顧及。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經表示,當前政策應考慮幫助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度過困境,從根本上來說,必須要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目前,這種支持正在逐漸落實,凍結最低工資標準、允許困難企業延遲繳納社會保險……這些舉措的出臺,最大的理由就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多數業內人士已經認識到,當前的經濟局勢將會在涂料業內造成比較大的洗牌行動。根據市場法則,劣勢的企業會被淘汰,優勢的企業會存活下來,新的企業將脫穎而出。可以預期的是,中小涂料企業將在度過危機后重新煥發活力,所以,“品牌”與“創新”成為金融危機下眾多企業在2009年乃至2010年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