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塑料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染料生產國和供應國。染顏料工業和合成樹脂工業的發展刺激和推動了我國色母粒工業的飛速發展,許多國外著名色母粒企業在國內投資建廠,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色母粒行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塑料色母粒市場年消費量約為12萬噸左右,按樹脂劃分PP占40%、PE占30%、ABS占15%、PE占7%、PVC占5%,其他如PS、PA、PC、PB約3%。我國塑料工業“十五“規劃數據顯示,到2005年我國塑料制品總量將超過1300萬噸,約消耗色母粒16-18萬噸左右。色母粒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已經成為塑料加工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尤其是建筑材料、工程塑料和塑料薄膜用色母粒最具發展潛力。
建筑材料包括PVC塑料型材、管材和PE、PP管材,目前國內住宅飲用水管方面,國家已經強制淘汰鑄鐵管,將大大促進塑料管材和型材的消費,預計2005年國內塑料管材產量將達到100萬噸,建筑用型材將消耗350萬噸左右,上述領域將消耗色母粒6萬噸左右。
薄膜是塑料制品最大市場,目前國內薄膜總產量約520萬噸,今后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2005年國內農膜和包裝膜總需求量將達到600萬噸左右,約消耗色母粒4萬噸。
工程塑料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電氣、辦公自動化、電線電纜、交通運輸、建筑等多個行業,近年來國內工程塑料消費一直保持年均10%-15%的增長速度,部分產品需求甚至保持年均30%的超高增速,預計2005年我國五大通用工程塑料和ABS的需求量將分別達到70萬噸和165萬噸左右,屆時需要消耗色母粒約4.5萬噸左右,而且由于工程塑料色母粒要求耐高溫、技術含量高,因此附加值也比較高,將成為我國色母粒行業的開發重點。
盡管色母粒產品具有廣闊的應用和發展前景,但是目前國內色母粒生產能力約為25萬噸/年,而國內目前色母粒消費量約為12萬噸/年,且每年尚需少量高檔產品的進口,因此國內色母粒生產裝置開工率嚴重不足,許多中小型裝置長期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可見國內色母粒行業仍存在很多結構性矛盾,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因此今后國內色母粒最關鍵工作是加快結構調整。首先加快企業結構調整。
我國色母粒生產企業過多,絕大多數企業生產規模小,生產工藝落后,影響了行業整體發展實力。為了迎接越來越嚴峻的競爭形勢,國內色母粒企業應在政府或協會組織下,加快結構調整,組建色母粒大型企業集團,強化裝置競爭力,以規模化、系列化、優質化提升我國色母粒工業的整體實力與水平。
其次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目前我國色母粒產品結構單一、高性能產品比例太低,尤其是高濃度、多功能性產品極少,另外顏料、分散劑等原材料供應不足。今后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大產品技術含量,開發多功能色母粒及將顏料處理至1μm以下直至亞微米級技術,加快高檔專用顏料的國產化進程,以替代進口產品,尤其要加強紅、黃、紫等耐熱的高中檔顏料的研制與生產,以滿足高檔色母粒的生產需求,并擴大分散劑品種,另外要加快現有生產設備技術改造,如采用密煉與擠出為一體的擠出機及超高速分散設備等。
最后國內要加快制訂統一的色母粒專用顏料標準,與國際接軌,行業之間要充分協作與溝通,使我國色母粒工業在健康有序中競爭與發展,在強化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加快國際市場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