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范英等人在研究2005年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基礎上,并依據自主研制的油價預測模型,對2006年國際石油市場的形勢做出了上述判斷。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最新的預測研究報告中。
范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未來一年內,國際油價價位仍然較高,在用油高峰期還會出現一定上漲。伊朗核危機和投機基金的借機炒作是油價走勢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他們的研究報告提供了詳細的油價走勢預測:3月北半球寒冷季節逐漸結束,油價會輕微回落至每桶60美元以下,但隨著伊朗核危機的持續,直至5月油價都將保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與往年類似,8月美國的夏季用油高峰和年底冬季取暖用油的需求會帶來油價的新高。但是,若無突發事件影響,油價應不會超過每桶68美元。在其他用油淡季,油價可能短暫下跌。
研究人員認為,在地緣沖突進一步升級的情況下,世界石油市場將會受到劇烈影響,加上投機者對沖突后果的預期,導致油價迅速高企,在沖突最激烈的時期附近達到最高峰,接近每桶76美元。隨著沖突逐漸平息,油價將會回落,但由于受沖突余波影響,仍將偏離正常價位,達到每桶65美元左右。
范英說:“我們對基準預測的調整基于前幾次海灣戰爭的平均持續周期和平均價位偏離。實際情況可能會更復雜,例如,隨著沖突預期的推后,油價的高峰也會向后推移;沖突級別的不同將會導致油價上漲幅度的不同。”
這項關于油價預測的課題得到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