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聚丙烯裝置規模的迅速擴大將導致競爭日趨激烈。聚丙烯生產企業要依據自身的優勢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提高專用料比例
對于國內聚丙烯(PP)生產企業來講,PP市場是喜憂并存。
PP生產企業喜的是市場容量在放大。今后10年,PP需求量仍將高速增長,PP在紡織纖維、薄膜、注塑制品、片材和板材、管材等領域的市場前景尤為看好。由于PP制品具有重量輕、抗沖擊強度高、耐環境性能好、壽命長等優點,PP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將逐漸取代金屬、其他塑料等,用于包裝、運輸、紡織等領域。
PP生產企業憂的是市場競爭白熱化。國內PP市場的競爭格局是:一、容量大的通用料市場,國產料與進口料競爭十分激烈。二、容量相對較小的專用料市場,進口料占主導地位。其中用于洗衣機、汽車配件等的高檔專用料大多是以來料加工形式進口的,其產品質量要求高、附加值也高,下游企業用料相對固定,國內PP生產企業要"闖入"這類市場難度較大。此外,PP改性料在國內專用料市場占有一定份額。
2005年,國內市場PP表觀消費量為823萬噸。國內PP消費構成是:通用料--拉絲制品占56.6%;專用料中注塑制品占18.2%,薄膜占14.1%,纖維占9.7%,其他占1.3%。總體來看,我國PP需求仍是通用料多、專用料少,但專用料所占比例在加大。2000年以前,我國有60%以上的PP用在通用料拉絲制品上,但近年來這一比例在下降。
拉絲制品:通用料獨占消費鰲頭
PP通用料拉絲制品(塑編袋、篷布和繩索等)是PP樹脂最大的消費領域,1995年~2000年,拉絲制品所消耗的PP樹脂量占總量的60%以上。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PP拉絲級產品需求量仍很大,但所占的比例會繼續下降。因此,國內PP生產企業應努力提高專用料產量,逐漸降低通用料拉絲產品的比例,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
注塑制品:專用料需求最大的"潛力股"
我國PP注塑制品在PP消耗量中占第二位,是今后PP需求潛力最大的專用料領域之一。主要用于硬包裝(如容器、周轉箱等)、運輸(如汽車內裝飾、保險杠、油箱等)、日常消費用品(如廚具、家具、洗衣機等)、器械及醫療制品等。
近幾年來,我國石化企業比較重視注塑料的開發,相繼開發或引進了一系列PP注塑牌號,并逐步推向市場。盡管如此,我國PP注塑料產量仍然不能滿足需求,一半以上依賴進口。與進口料相比,國產共聚料的熔體流動速率(MFR)范圍太大(同一牌號不同批次MFR差別較大),下游加工企業生產難度較大、廢品率高,所以很多下游企業寧愿多花300元~1000元/噸購買進口料。其他國產注塑料也存在這類問題。
在汽車領域,世界上平均每輛汽車塑料用量在2000年就已達105公斤,約占汽車總重量的8%~12%,轎車用塑料的比例更大。預計2006年我國汽車工業對PP的需求達13.4萬噸,其中約30%左右用于保險杠。國內齊魯石化開發的汽車保險杠和油箱專用料已投放市場,燕山石化和上海石化等也開發了汽車零配件專用料。另外,還有些企業開發了PP改性料。目前國內較大的汽車及配件生產企業大多用進口專用料來生產汽車配件。國內PP生產企業要進入這一市場存在較大難度,首先國產料在產品質量和穩定性上要進一步提高,其次是企業在產品價格和服務方面也要具備優勢。
此外,PP注塑制品在傳統領域,如包裝、日用消費品、醫療方面的消費量也在穩步增長。預計2006年國內PP注塑料需求量將達到190萬噸左右,2010年將達到300萬噸。PP注塑料市場潛力巨大,是今后國內企業應該重點開發的專用料領域之一。
薄膜:市場呼喚"特制品"
國內薄膜消耗PP樹脂量處于第三位,薄膜也是近幾年PP需求增長速度很快的專用料領域。
PP膜由于具有防潮、機械強度高、尺寸穩定性好、質輕、無毒、無臭、印刷性能良好等特點,廣泛用于印刷(標簽等)、涂布、香煙及食品和農副產品包裝袋、真空鍍鋁、電容器等方面。PP膜制品按加工工藝分類主要有BOPP、CPP、IPP膜。1998年該領域需求量僅為43萬噸,2003年已超過100萬噸。預計2006年需求增長率在1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BOPP是PP膜制品中消耗量最大的品種,但由于市場供過于求,PP生產企業利潤下降。PP生產企業應努力開發新產品,生產多功能特種膜,并要"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
片材管材: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PP片材、板材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建筑裝飾、汽車、化工等方面。PP片、板材在整個PP加工業中所占比例雖較小,但市場發展前景廣闊。2000年國內PP片材和板材產量在4萬噸,2003年國內產量約在6萬噸,增長速度較快。
PP管材具有重量輕、耐腐蝕、不結垢、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分為均聚聚丙烯(PP-H)、嵌段共聚聚丙烯(PP-B)以及無規共聚聚丙烯(PP-R)。由于PP-H管材在低溫下的脆性限制了它的使用,在一些應用領域逐漸被PP-B、PP-R管材所取代。其中PP-B管主要用于冷水系統、地面采暖系統,PP-R管的應用則更為廣泛。目前國內產能在30萬噸左右,產量約為14萬噸。
PP生產企業:專用料比例應提高
2004年~2007年是PP擴能較集中的幾年(估計全球新增能力600萬噸左右),企業裝置規模越來越大,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推出,競爭將日趨激烈。特別是茂金屬PP和納米PP的開發成功,必將對傳統的PP產品產生沖擊。國內中小規模老裝置在今后的競爭中必然處于劣勢,因此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及早開發適銷對路的高附加值新產品。
建議PP生產企業:提高專用料比例,降低低檔通用料的比例;提高產品質量,開辟市場潛力巨大的汽車專用料市場;嚴控產品質量,縮小共聚產品的MFR范圍,便于下游用戶使用;改進PPR管材料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取代進口料;進一步深入開展(可降解)PP發泡材料的研究,擴大應用領域和市場份額。
近年來,因PP注塑制品和包裝膜的發展逐步改變了PP的消費結構,用于拉絲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拉絲制品仍是PP樹脂消費的最大領域。2003年國內拉絲級PP的產量約400萬噸,占總消費量的56.6%。今后拉絲制品一方面向大型、重型化包裝袋發展,即向集裝袋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將向高強度、抗靜電、耐老化等包裝袋方向發展。
據統計,2005年中國PP編織袋的生產、出口和國內表觀消費量分別達到221萬噸、15萬噸和206萬噸,2010年將分別達到269萬噸、20萬噸和249萬噸,主要用于水泥、化肥等的包裝。
今后幾年,我國拉絲制品的生產和表觀消費量將繼續增長,但增長速度將減緩。2000年~2005年的年均增長率為6%~7%,預計2005年~2010年的年均增長率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