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PE)是乙烯的主要下游產品,占乙烯消費量的50%以上,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塑料樹脂。評論家們認為:PE需求能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是否健康,其增長率一般比GDP(國內總產值)增長率高1%~2%;PE的發展反過來又影響和促進經濟的發展。因此,PE工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目前,亞洲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區,GDP增長率高于世界GDP增長率,亞洲PE行業亦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印度、新加坡、中國臺灣地區等興建的石化裝置,使原來世界最大的塑料進口地區亞洲朝自給自足的方向發展,導致世界石油化工和塑料產品出口市場萎縮,競爭加劇。其中韓國能力增長過快,必須靠出口來維持裝置形式率,保持一定經濟效益,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從北美、西歐、日本廠商中爭奪市場,成為最大的和最有進攻性的出口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PE進口國,約占世界總出口量的30%,因此,中國購買情況對世界PE市場價格影響極大。
幾種聚乙烯新技術在今后10年中將推動改進聚乙烯工業進展。茂催化劑提供了生產新型線性聚乙烯的潛力,并使均一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相結合;超冷凝態液化床在增加反應能力和降低新建裝置投資中起重要作用:在淤漿法工藝中LLDPE將可增加密度為
近年來,線型聚乙烯和聚丙烯表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預計將繼續以高于GDP的速度增長。過去五年,全球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需求呈現出最高的增長率,年均8.3%,預計到2006年,LLDPE、HDPE和聚丙烯全球需求量將繼續以平均6.0%~8.0%的年增長率增長,是同期世界GDP增長率的1.5到2.5倍。預計今后數年世界聚乙烯、聚丙烯的人均消費量將不斷增加,其中,聚乙烯世界人均消費量計劃將從目前的
當前的市場已變得更為全球化,原材料和產成品的流動更為自由。西歐和東北亞將繼續成為中東樹脂生產商的目標,而中東作為具有優勢的原料樹脂供應者將在今后幾年中占領市場。美國已經成為聚乙烯樹脂的凈進口國,而最近加拿大西部生產能力的形成是導致這種凈進口狀況的原因之一。北美從總體上來說仍是凈出口地區,但是到2006年其能力將逐漸減少。WTO協定造成的低進口關稅今后幾年將在中國和日本分階段進行。對聚乙烯而言,當前進口到中國的關稅水平是16%,到2008年將降低到6%~7%。這不僅為那些愿意進入到巨大的中國市場的國家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也為增加對日本的樹脂出口打開了大門。從現在起到2006年,中東巨大的聚乙烯生產能力的形成,將使東北亞繼續成為目標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