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關統計,今年前3季度,煙臺口岸出口化肥81.8萬噸,價值2.3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7倍和5.6倍。其主要特點如下:
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且增幅顯著。一般貿易出口為80.7萬噸,同比增長4.9倍,占煙臺口岸化肥出口量98.8%;以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方式出口1萬噸,同比增長43.4%。
集體企業出口占近7成,各種類型企業出口均呈猛增態勢。其中,集體企業出口55.1萬噸,增長9.6倍,占煙臺口岸化肥出口量67.4%;國有企業出口12.9萬噸,增長3.6倍;私營企業出口8.7萬噸,增長50.3%;外商投資企業出口5萬噸,增長8倍。
主要出口市場為印度、韓國、美國等。其中出口印度28.5萬噸,去年同期出口為0;韓國10.8萬噸,增長2倍;美國10.6萬噸,去年同期出口為0。
尿素為主要出口品種,其他種類化肥出口快速增長。其中尿素出口68.4萬噸,增長4.5倍,占煙臺口岸化肥出口量83.7%;磷酸二氫銨及其與磷酸氫二銨的混合物9.3萬噸,去年同期出口為0;硫酸銨1.5萬噸,增長1.2倍。
據悉,從2005年起,國家開始陸續出臺政策限制化肥出口,如從2005年1月1日起,開始對出口尿素征收260元人民幣/噸的暫定關稅,自2005年6月1日起出口又調整為計征季節性暫定關稅;暫停對尿素、磷酸二銨、磷酸一銨的出口退稅;禁止尿素、磷酸二銨等化肥加工貿易出口。以上政策對我國化肥出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化肥出口一度呈現增幅減緩以及下降趨勢。但從去年9月份起,我國化肥出口再次呈現猛增勢頭。近期化肥出口快速增長,主要有以下原因:國內化肥產能持續擴張,供大于求局面逐步顯現。到去年,我國約有近千萬噸尿素和200萬噸磷酸氫二銨新增產能投產,不僅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逐步形成供過于求局面。由于國內氮肥和磷肥市場已經飽和,企業只得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產能。
國內外市場價差拉大刺激出口增長。長期以來,我國采取了大量措施對國內化肥價格進行宏觀調控,用以穩定化肥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因此國內市場化肥價格波動較小。而去年以來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在石油價格的拉動下維持在高位。以尿素為例,9月份山東地區尿素價格約為1500元/噸(約折合200美元/噸),9月份煙臺口岸尿素出口平均價格為281美元/噸,企業出口可以賺取更多利潤,導致出口猛增。
為抑制化肥出口的猛增勢頭,今年我國再次出臺政策限制化肥出口,如從6月1日起對一般貿易和邊境小額貿易方式出口的磷酸二銨開征季節性出口暫定關稅,從7月1日起取消所有化肥的出口退稅。但出口企業對新政策的反應較為平淡,因為相對于國內已經飽和的市場和較低的市場價格,國外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持續增長的價格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政策效果尚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