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醫藥行業的生產、流通領域各項指標同比都呈現增長放緩的態勢,然而,從1月19日結束的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第四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上得到了一個好消息:2006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在高基數下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據海關統計,2006年1~11月,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總額達到278.11億美元,同比增長20.72%,其中,出口額為17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6.77%;進口額為100.04億美元,同比增長11.26%,進口額和出口額雙雙創歷史新高。由于年底慣性增長的作用,全年進出口總額超過300億美元已成定局。
2006年前11個月,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繼續保持較大順差,出口增幅高于進口增幅15.51個百分點,累計順差額達78.03億美元,順差規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47億美元。
多種因素促進外貿快速增長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有關負責人指出,2006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增長,得益于諸多因素。
首先,世界范圍內宏觀經濟環境的優化,尤其是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2006年世界經濟穩步增長,國際市場需求旺盛,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了強勢增長,使得中國醫藥保健品外部需求強勁,醫藥保健品出口額快速增加,出口增幅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其次,國家一些醫療改革政策相繼出臺,如《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關于制定和調整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的指導意見》等,對抑制目前虛高的檢查費用和一些醫療機構盲目擴大規模的做法效果明顯,國家宏觀調控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出來,國內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抑制,進口增速明顯放緩,增幅比去年同期低7.28個百分點;第三,國內出口退稅機制進一步調整和完善,隨著出口欠退稅問題的基本解決,企業資金狀況明顯得到改善,對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第四,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繼續深化,大部分企業都在采購成本和生產成本上下功夫,盡可能降低了費用率,繼續保持了成本競爭優勢;第五,對外貿易經營主體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對開展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產生了興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動力和壓力都有所增強,特別是外貿經營權放開后,民營企業長期積蓄的能量得到釋放,形成了巨大的出口推動力。
各個領域亮點頻現
我國醫藥產品充分參與國際貿易和全面交流。去年,我國繼續充分地參與了世界范圍內的醫藥經濟、技術、貿易等交流活動,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參加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各種國際醫藥和醫療器械展會,企業國際化意識越來越強。2006年1~11月,我國醫藥保健品對亞洲、歐洲、北美洲等市場的出口額分別是71.39億美元、49.79億美元、38.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7.73%、27.06%、20.71%;開拓非洲和拉美市場取得了較好成效,出口額分別是5.72億美元和10.4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8.57%、38.79%;對美國的出口額首次突破了30億美元大關,達35.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76%。
化學原料藥繼續保持優勢。我國化學原料藥具有規模大、成本低、產量高的特點,出口額一直占據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總額的五成左右,是我國醫藥保健品行業的出口支柱。去年,我國在傳統大宗化學原料藥上繼續保持優勢,特別是抗生素、維生素、激素、解熱鎮痛藥、氨基酸、生物堿等產品繼續在國際醫藥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部分企業已獲得美國FDA認證和歐盟COS證書的產品也在市場中有了更好的表現,出口價格也穩步上升,如部分企業的土霉素、灰黃霉素、硫酸慶大霉素、阿維菌素等。2006年1~11月,我國化學原料藥出口額為96.32億美元,同比增長25.84%,占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總額的54.09%。
搶仿與委托加工漸成趨勢,多家企業取得進入歐美高端市場通行證。2006年是眾多銷售額超過5億美元的“重磅炸彈”式專利藥到期的高峰期,非專利藥市場異軍突起,也使合同定制外包生產和外購的市場需求更大,這為國內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國內部分企業提前3至5年為專利藥到期做準備,第一時間躋身非專利藥供應商行列。
化學制劑出口有所突破。2006年我國又有2家企業取得了歐盟國家的cGMP認證,使得取得認證的企業達到5家,他們的制劑產品已經可以出口至歐盟高端市場。此外還有2家企業與美國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將生產符合美國FDA要求的制劑銷往歐美市場。生產企業進軍非專利藥市場的步伐有力地推動了化學制劑出口。2006年1~11月,我國化學制劑出口額為4.56億美元,同比增長24.37%。
醫療器械出口逆差得到根本扭轉。長期以來,我國醫療器械對外貿易呈現嚴重的貿易逆差,進口大于出口,但隨著近幾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進口醫療器械需求開始放緩,醫療器械進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已得到根本扭轉。據海關統計,2006年1~11月,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額62.65億美元,同比增長29.42%,出口增幅大大高于進口增幅26.54個百分點,順差額達到29.23億美元,而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從出口產品結構看,常規設備、手術器械、按摩器具等中小型產品具有價格優勢,其功能和可靠性與國外同類產品水平相當。如深圳生產的體溫計就占全球70%的份額,法國、德國的假牙有80%是中國制造。所以我國中小型醫療器械在國際市場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和競爭能力。在高科技醫療設備出口方面,我國一些民營高科技企業近年來發展迅猛,超聲波診斷儀、病員監護儀等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
一些企業的醫療器械產品取得了CE認證和ISO13485體系認證,有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能夠進入到更多的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對這些產品的采購能力比其他產品明顯增大,而且產品在取得CE認證后,標準高了,成為有保證的產品,價格也提高不少。特別是歐盟客戶對CE認證非常重視,有CE認證的產品很快就能進入歐美銷售渠道,縮短了成交周期。歐盟雙指令(WEEE和RoHS)對這些產品的出口影響不大,很多企業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對上游供應商進行了專門培訓,產品可以符合指令要求。
中藥出口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2006年1~11月,我國中藥出口額為9.85億美元,按月均值計算,2006年全年中藥出口額將超過10.7億美元,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各類大宗藥材的出口均呈大幅上漲之勢。盡管歐洲市場對中藥的負面報道不斷,加上《歐盟傳統草藥注冊指令》規定的過渡期臨近,但隨著歐洲民眾對中藥產品的不斷認可,中藥對歐洲出口反而呈現較快增長,特別是對法國、荷蘭、英國、西班牙的出口增幅都在40%以上,荷蘭更是達到了75.25%。
機遇與挑戰并存
2007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將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化學原料藥是我國醫藥保健品行業的出口支柱,2007年繼續擴大化學原料藥的出口是必然的選擇,我國在傳統大宗化學原料藥上將會繼續保持優勢,特別是抗生素、維生素、激素、解熱鎮痛藥、氨基酸、生物堿等產品將會繼續在世界范圍內占有相當的份額。
中小型醫療器械出口領域在保持比較優勢和競爭能力的同時,一些高科技醫療設備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將穩步增長,使我國醫療器械在國際市場上具備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預計2007年進口醫療器械的數量和金額增速將會繼續減緩,一些進口醫療器械的價格會有所下降。
中藥出口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好勢頭,中藥材及飲片、提取物和保健品出口仍將快速增長。雖然代表中醫藥文化精髓的中成藥出口比重仍然較小,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企業國際化經驗的積累,中成藥將是我國中藥出口新的增長點。
今年是我國加入WTO的第六年,為推動醫藥行業科技進步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國家各部委還會繼續出臺系列政策,從技術、法規層面進行系統推進,以支持醫藥企業走出去。近日,商務部授牌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設立“出口商品技術服務中心”,該中心主要研究企業國際注冊所面臨的問題,指導企業進行藥品國際注冊,這對于擴大我國醫藥保健品的出口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樂觀預期的同時,一些影響出口增長的因素也不容忽視。人民幣升值將會削弱我國醫藥保健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勞動力成本增加和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煤、電、油、運供應緊張將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和履約能力,貿易保護主義雖不是主流,但貿易摩擦問題日益突出,摩擦的形式日趨多樣化。此外,歐盟出臺系列相關法規如EUP等,這些都增加了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中的不確定因素。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經突破一萬億美元,宏觀環境已經發生根本改變,按照國家商務部的要求,降低貿易順差,調整產品結構,將成為今年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的主要工作。
鑒于2006年基數較高,也使得2007年我國醫藥保健品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難度加大,預計2007年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仍有望保持15%以上的增幅,進出口總額將超過3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