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內,市場參與者注意力放在美國總統大選上,而源源浮現的消息在市場下一步可能走向方面發出模糊不清的信號。
美國經濟瀕臨衰退邊緣
短期消息面依然利空,為首的消息是美國經濟統計局公布第三季度美國經濟萎縮0.3%,創7年來最大跌幅。經濟學家對經濟衰退的定義是連續兩個季度錄得負增長,因此技術上而言,美國經濟并未陷入衰退。但業界分析師預計第四季度將錄得更大降幅,從而令經濟正式陷入衰退。
更重要的是,美國個人消費開支下降3.1%,為17年來首次下降,同時政府開支大幅增加。美國的最新經濟數據動搖了任何有關石油需求短期內恢復的信心。瑞銀集團(UBS)能源分析師斯圖亞特(Jan Stuart)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看來石油市場價格已體現經濟長期深度衰退的因素,經濟衰退將打擊今明兩年的石油需求增長。盡管我們仍認為信貸危機放大了石油需求趨勢的真正變化。”受美元和股市走勢影響,石油期貨市場已出現大幅波動。
由于沒有跡象顯示短期內需求將恢復,委內瑞拉石油部長拉斐爾·拉米雷斯(Rafael Ramirez)在10月30日發表聲明稱,歐佩克將在12月于阿爾及利亞舉行的會議上考慮再次削減原油產量。此外,新一輪減產數量將超過100萬桶/日。拉米雷斯還表示,歐佩克正考慮重新對其原油設定價格區間,試圖借此阻止價格進一步大幅波動。目前考慮的兩個價格區間是:70至90美元/桶和80至100美元/桶。歐佩克下次會議定于12月17日舉行。該卡特爾組織10月24日在維也納舉行緊急會議,并決議從11月1日起減產150萬桶/日。歐佩克稱,由于預計今年和2009年需求將下降,需要采取行動消除過剩供應。
產油國縮減投資導致遠期油價看漲
與中期內需求驅動的看跌前景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日益有跡象顯示,即將出現的供應限制將推動較長期內價格飆升。增加長期石油產能的項目亟需的融資面臨信貸緊縮;而當前價格疲軟的市場環境,導致投資回報率下降或甚至完全無利可圖。上述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將導致供應緊張。
事實上,對于需要較高油價來達到收支平衡的非常規石油項目而言,生產商已然削減投資計劃。例如,據《華爾街日報》本周報道,殼牌已推遲就擴大其加拿大油砂業務作出決定。業內消息人士估計,難度較高的油砂開發項目收支平衡點為80至90美元/桶,而常規石油開采需要60至70美元/桶的價格。
甚至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商以及幾乎所有公司中生產成本最低的沙特阿美公司,上周也表示將可能推遲新產能的投資。
北京智囊團:油價料將重上80至100美元
本周在北京舉行的“能源與金融世界論壇暨第三屆中國金融市長年會”上,也傳出世界油價將上升的言論。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在論壇上表示,他預計油價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回升至80至100美元/桶水平。他說:“盡管目前全球經濟衰退,我預計油價不會繼續無休止地下跌。我認為油價將可能回升至80至100美元/桶區間。”董秀成提出支持長期內油價看漲的三個因素:美元重新走軟;產油國將被迫捍衛其底線價格;以及投機資金從石油轉移到其他商品。
由于國際油價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從兩個方面支撐油價。一方面,美元貶值促使石油出口國提高名義價格來補償美元計算價值的下降,同時美元走軟意味著以進口國貨幣計算的進口成本下降,從而創造消費增加的空間。盡管全球金融危機已刺激部分消費國呼吁在國際上放棄以美元計價,但論壇代表稱這種情況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即使發生變化,可能也將限于個別雙邊協議。一位代表在論壇期間表示:“中國和俄羅斯在討論以本國貨幣定價,但這與中國的慷慨貸款有關。”
董秀成還表示,產油國會千方百計地讓油價保持在他能夠接受的范圍。保障油價不僅是維護產油國的國家利益,原因還在于產油國經濟與全球石油市場反復無常的波動相關,而且這些國家的社會體系也與石油緊密相連。董秀成還預計,投機活動將從石油轉移到其他回報率更高的商品或資產上,從而支撐油價。在熊市過程中,投機者做空導致油價下行壓力被放大,這些人賣空并希望將來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