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紡織大國,紡織原料中相當大一部分是滌綸,而滌綸的上游產品就是PTA。因此,PTA自上市一年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
一、近年來我國PTA供需情況介紹
PTA產業鏈較長,影響因素較多。既有世界宏觀經濟變化、匯率變動、化纖行業運行周期等宏觀因素,又有政府宏觀調控、產業政策、關稅調整等政策因素,更有生產企業經營(包括管理成本、生產成本、經營成本、價格策略等),上下游產品價格波動(原油、PX、滌綸)、貿易爭端、設備檢修、棉花價格變動、突發事件等多種微觀因素,因而其價格波動較為頻繁。
1、我國PTA供需情況
PTA產能:一般而言,PTA項目投產至少需要一年半到兩年以上的周期。隨著近幾年對PTA的需求量大增,國內加大了對PTA產能的投入。2007年,全國主要PTA生產企業能達到的總產能(其中:華聯三鑫180、翔鷺石化150、珠海BP150、逸盛石化135、揚子石化130、儀征化纖99、遼陽石化80、亞東石化60、寧波三菱60、上海石化40、洛陽石化32.5、天津石化32、濟南正昊10、烏石化7.5)超過1166萬噸。此外,還有相當大的產能將在未來幾年內釋放(如寧波臺塑、逸盛(大連)將在08年釋放產能60、150萬噸)。
PTA供給:
PTA的供應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本國生產和進口。
表1.1:2004-2010年我國PTA基本情況分析預測表(單位:萬噸)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產能 |
483.5 |
589.5 |
859.5 |
1166 |
1376 |
1666 |
1876 |
PTA產量 |
442.9 |
565 |
658.93 |
980 |
1150 |
1400 |
1650 |
進口量 |
572.06 |
649 |
700.43 |
700 |
690 |
650 |
630 |
出口量 |
0.55 |
0.054 |
/ |
/ |
/ |
/ |
/ |
表觀消費量 |
1014.4 |
1214 |
1359.36 |
1680 |
1850 |
2050 |
2280 |
進口依存度% |
56.4 |
53.50% |
51.52% |
41.67% |
37.30% |
31.70% |
27.60% |
(注:表中斜體字部分為預測數據 資料來源:中國化纖信息網)
由上表看到,近年來我國PTA產能、產量逐年增加,2008年產能有望自去年的1166萬噸擴增至1376萬噸,產量有望增至1150萬噸,同比去年的980萬噸增長17.35%。但這是在沒有考慮今年PTA價格持續熊市導致部分PTA生產企業虧損嚴重、關閉產能的情況下。
預計今后幾年內我國PTA產業將繼續面臨優勝劣汰的行業整合過程,供需關系有望發生重大變化。
而國內進口量則逐年減少:2006年為700.43萬噸,2007年將下降至700萬噸,預計2008年會下降到690萬噸。PTA進口依存度呈現下降趨勢。
需求方面,04年以來我國PTA表觀需求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預計2008至2010年,我國PTA需求量將以每年10%的速度穩步增長。
綜上,預計2008年我國PTA供大于求格局有望逐步改善。
2、亞洲PX生產、需求情況
2007年亞洲有大量PX項目投產,2008年及之后年份亞洲范圍內有932萬噸的PX產能項目將建。今年亞洲PX產能有望達到2430萬噸,但目前虧損較為嚴重、競爭能力差的亞洲PTA生產商(中國外)料將逐漸關閉裝置。今年亞洲PX需求預計為2380萬噸,同比增速加快。
表1.2:2004-2008年亞洲PTA產需情況表(單位:萬噸)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
亞洲PX年底產能 |
1671 |
1844 |
2017 |
2218 |
2430 |
亞洲PX需求 |
1550 |
1670 |
1820 |
2050 |
2380 |
(注:表中斜體字部分為預測數據 資料來源:中國化纖信息網)
二、2007年PTA期貨市場行情回顧
圖2.1 :2007年國內PTA指數走勢圖
從圖2.1中我們可以看出,2007年上半年,國內鄭州PTA期貨指數價格在8000-9000元/噸區間內波動,下半年步入下降通道,從9000元/噸一路下跌至7000元/噸左右,供應過剩是導致價格持續走熊的最根本原因。
三、影響2008年PTA價格走勢的因素分析
1、全球經濟發展
由于經濟的發展會客觀上刺激人類對紡織品等基本生活物資的需求,所以全球GDP的增長與紡織類產品的需求有著密切的聯系,而PTA是紡織重要原料-化纖的上游產品。因此,全球經濟發展會通過紡織品的消費間接影響PTA的需求。
①美國經濟發展
2008年美國經濟將放緩,而美國是中國紡織品的主要出口國。據美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OTEXA)發布的統計,2007年1-8月我國在美紡織品進口總量中所占份額從06年同期的33.9%上升到07年的39.3%。因此美國經濟的放緩將直接減少對我國PTA的需求。
②世界其它國家經濟發展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在全世界范圍內蔓延,客觀上給世界經濟蒙上了陰影。由于歐洲與美國經濟有著較大的關聯性,而歐洲又是中國紡織品的主要出口地區,因此,應密切關注美國次貸危機的進展及其可能引發的對PTA需求的減少。
③中國經濟發展
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仍然比較樂觀。目前,雖然國家為了扭轉貿易順差過大的局面,已經相繼出臺了取消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但這些產品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對PTA影響不大,而08年我國擴大內需的宏觀政策引導將對PTA的需求構成利多。
小結:
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紡織品消費的正向關聯性使得2008年PTA需求受國際宏觀經濟發展的影響很大,因此,后市應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發展趨勢。
2、我國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政策
2007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幣持續升值,CPI指數連創新高,為防止國內全面通貨膨脹,政府調控政策可謂貫穿全年。
①人民幣升值
08年人民幣升值已成必然,人民幣的升值一方面降低了我國進口PTA的成本,另一方面削弱了PTA下游產品-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人民幣持續升值將令國內PTA進口增加同時需求減少,增加國內供應壓力,對PTA價格構成利空。
②緊縮的貨幣政策
2007年央行采取的政策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提高存款準備金,二是提高存貸款利率。因國內信貸資金不允許進入期貨市場,因此不會對PTA價格走勢產生直接影響,而是通過影響生產企業的資金壓力來影響PTA價格走勢。
③國家對外貿企業的出口限制
2006年9月15日起,我國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紡織品的出口,從而抑制我國紡織業對PTA的需求。
④國內PTA進口制度
由于國內PTA進口主要采取信用證方式,購銷雙方約定買方可以在3個月后付款,而企業則可以提前從銀行獲得信用貸款。2007年在貨幣緊縮政策下,PTA原料商資金普遍比較緊張,促使了信貸工具的頻繁使用,而2007年未使用完銀行信貸額度的企業還面臨著銀行減少2008年信貸額度的風險,因此,這直接導致了去年我國即使在產能大增的情況下進口依然不減。
3、世界石油走勢
原油作為PTA的上游產品,對PTA價格存在著從成本上到心態上的支撐,當其它因素不變或者變化不大的時候,原油價格對PTA價格走勢起著主導作用,這一點可以從99年至06年原油與PTA走勢大致一致中得到驗證。據相關研究表明,PTA與石油的相關性平均0.781。
然而,2007年,就在PTA持續低迷之即,原油價格則迭創歷史新高,兩者表現出明顯背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當PTA供求關系發生較大變化的時候,原油價格已不能完全主導PTA的價格,此時供求關系對PTA的走勢起主導作用。
預計2008年原油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這從成本上將對PTA價格起到支撐作用,后市若PTA自身供需情況能有所改善,則原油對PTA價格的影響將逐漸顯現。
圖2.2 :1999年以來原油與PTA現貨價格走勢對比圖
4、直接原料-PX價格
PX是生產PTA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料,全球范圍內超過90%的PX是用來生產PTA的。現貨市場中,PTA的成本價參考公式就是以PX為基礎的:PTA成本價=0.655×PX價+1200。其中0.655×PX價格為原料成本,1200元為各種生產費用。
PTA與PX之間的依存關系決定了兩者價格間的高度相關性。2001年至今,PTA與PX的價格相關性平均為0.91,2006年上半年為0.94。PTA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料PX的價格,尤其在PTA價格與成本相當、接近甚至倒掛時,原料PX價格對PTA價格的制約更為明顯。
5、相關品-棉花價格
滌綸是PTA的下游產品,與棉花同為紡織品的原料,兩者互為替代關系,且價格有較強的正相關性。兩者的比價高低將影響各自在紡織配料中的用量,從而影響PTA的消費量。近兩年來,棉花價格低位運行,直接抑制了化纖產品價格的上漲。后市棉花價格若能上漲則有望帶動PTA價格止跌回升。
總結:
2008年,物價的上漲可能擠占國民對紡織品的消費,而紡織品出口方面在美國經濟趨緩、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出口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下亦不容樂觀,因此下游消費的疲弱可能減少對PTA的需求,令PTA價格承壓。
然而,PTA原料-原油價格的高位運行、紡織原料替代品-棉花的上漲等因素對PTA的價格具有支撐作用。
從技術面上看,鄭交所PTA期貨主力3月合約近期交投活躍,均線系統有向上發散趨勢,MACD低位形成金叉,紅柱穩步放大, DIF躍于0軸上方,顯示市場處于強勢之中,但預計60日均線處有較大阻力,若突破則有望走出熊市格局,否則將重回跌勢。
綜上,總體來看2008年PTA市場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后,有望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