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燃料油消費主要集中在發電、交通運輸、冶金、化工、輕工等行業。其中電力行業的用量最大,占消費總量的32%;其次是石化行業,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石化企業的燃料,占消費總量的22%。近年來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輕工行業(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筑及生活陶瓷等制造企業),占消費總量的14%。
我國電力供應的緊張局面近年已經得以改善,全國電力供應基本達到平衡。鑒于我國電力供應行業大量使用燃料油進行補充發電,因此,電力供應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燃料油需求的變化。
二、市場結構不完善導致燃料油期價跌易升難
國內燃料油期貨自04年8月25日上市以來,已運行四年有余。其間,成交量與持倉逐步放大,期價亦緊隨原油價格聯袂波動,作為與國際接軌品種的優勢也逐漸顯現。但是,市場結構的不完善仍然帶來了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導致燃料油期價易跌難升。
圖5-3、08年度燃料油進口價及相關市場走勢

08年度燃料油進口價及相關市場走勢圖。(來源:神華期貨)
1、價格體系不完善
由于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的連帶影響,價格倒掛現象的持續存在給國內燃油價格走勢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2、市場流動性不足
雖然燃料油期貨品種的可操作性在不斷接近成熟,但由于市場流通領域的壟斷現狀,實盤拋售相對集中,客觀上制約了期貨市場良好流動性的形成。
3、缺乏市場定價權
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在進口的資源類商品上缺乏市場定價權,燃料油也不例外,因而影子市場的劣勢在所難免。
三、新加坡紙貨市場對國內燃料油現貨起著直接的指引
圖5-4、近年中國燃料油主要進口來源狀況

近年中國燃料油主要進口來源狀況走勢圖。(來源:神華期貨)
目前燃料油已成為除原油以外進口量最大的石油產品。進口燃料油的品種中高硫燃料油大約占80%,中低硫燃料油大約占20%。從進口來源地來看,我國的進口燃料油主要來自周邊國家和地區。其中70%以上的進口來自韓國、新加坡和俄羅斯。近幾年韓國取代新加坡成為我國燃料油進口的最大來源國,同時,由于俄羅斯燃料油質優價廉,近年進口量也在不斷攀升。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