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膠研究變廢為寶
時間:2005-08-12
記者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絲綢會議上獲悉,治療燒傷患者所采用的傳統的自體移植方式有可能被可愛的蠶寶寶來“接任”。蠶絲中的絲素和絲膠將通過科學家的妙手“變出”治療所需的皮膚、骨骼和血管,為皮膚燒傷后的植皮患者帶來福音。
蘇州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十多年來在蠶絲醫用研究領域屢有突破:被列入國家“863”高科技計劃的絲蛋白人工皮膚已研制成功,并在動物實驗中取得預期的效果,目前正在申報人體實驗。絲蛋白人工皮膚是采用組織工程這一高新科技原理,以天然蠶絲絲素蛋白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適用于深度燒傷創面的治療,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并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在深入開展絲素蛋白醫用研究的同時,學院又把研究的對象瞄準了神奇的絲膠。絲膠是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天然水溶性球蛋白。在絲綢生產中絲膠一直被作為廢物排放,這不僅是巨大的資源浪費,也會造成環境污染。但是科研人員卻在研究中發現絲膠的可降解性更優于絲素,也就是說,當絲膠成為細胞生長載體并完成任務后,更易被人體組織吸收。這一新材料的開發不僅可以拓寬蠶絲的用途,推進人工組織、人工器官的研究,可將絲膠變廢為寶。目前,該學院科研人員已采用冷凍干燥法成功制備出多孔絲膠蛋白材料,正著手進行相關結構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