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4年我國氯化聚乙烯生產廠家有60多家,總年產能力約19.5萬噸,大多采用水相懸浮法生產。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廠家有7家,年產能力合計13.9萬噸,約占全國氯化聚乙烯產能的71.3%;年產能力在3000~6000噸的生產廠家有9家,合計產能為3.75萬噸,約占總產能的19.2%;其余均為3000噸級以下生產裝置。山東濰坊亞星集團有限公司7萬噸級裝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氯化聚乙烯生產裝置。
近年來,隨著我國氯化聚乙烯產能不斷增長,產量也在同時增加。1995年全國氯化聚乙烯產量只有2.5萬噸,2001年達到9.8萬噸,2002年達10萬噸,2003年進一步增加到11.5萬噸,2004年達12.5萬噸。
目前,氯化聚乙烯已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在塑料、建材、電氣、醫藥、農業、橡膠、油漆、顏料、輪船、造紙、紡織、包裝等行業用途廣泛。
但是,目前我國氯化聚乙烯產能已經大于需求,特別是在其主要應用領域--抗沖改性方面已經出現嚴重供大于求局面。加上將受到ACR等性能更先進的抗沖改性劑的沖擊,未來氯化聚乙烯市場份額增長幅度將不會太大。因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限制盲目新建或擴建氯化聚乙烯生產裝置,避免發生無序競爭。筆者認為,要在加強對現有生產裝置完善和改進,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品種均衡發展,積極開拓新市場要努力擴大氯化聚乙烯在電線、電纜、防腐涂料以及ABS樹脂改性方面的應用。同時,進一步拓寬國外市場,特別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市場。
加快噻二唑硫化劑和相應活性劑(促進劑)的開發目前我國氯化聚乙烯所用活性劑大多為進口產品,由于價格過高,限制了其推廣應用。如何獲得價格較低、性能較好的國貨已是當務之急。目前,我國已實現國產化的助劑包括氰尿酸三烯丙酯(TAC)、異氰尿酸三烯丙酯(TAIC)、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TPMTI)等。而在電纜和膠管行業,耐熱和耐寒增塑劑等方面都有待開發。
加大固相法研發力度固相法與懸浮法相比,具有"三廢"少、設備腐蝕輕、生產成本低、產品種類多等特點。因此有關企業應積極與相關高等院校合作,進一步加大對固相法的研發力度,對粘結和燒結等工業化難題進行攻關,使其成為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
加快專用聚乙烯的生產和開發氯化聚乙烯性能與所用原料--聚乙烯有關。因此,生產氯化聚乙烯的企業可與生產聚乙烯的企業合作,共同研發氯化聚乙烯生產所需的專用聚乙烯,以增加產品牌號,使產品系列化、專用化。另外,目前我國生產氯化聚乙烯的原料---高密度聚乙烯在質量方面還不能滿足要求,基本依賴進口。同時,在數量上,國產專用高密度聚乙烯也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我國應加快氯化聚乙烯原料--專用高密度聚乙烯的生產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