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塑料玩具業如何突圍?
時間:2005-09-13
受全國塑料原料和鋼鐵價格高揚影響,今年國內塑料玩具內銷價格已上漲30%左右;去年底,歐盟公開指責中國出口電子玩具存在質量、侵犯知識產權和工人權益等問題,貿易壁壘再次襲來。中國玩具產業面臨近幾年來最嚴酷的“寒冬”,澄海、東莞、中山、深圳、晉江、義烏、溫州等地接連遭遇“寒流”,許多塑料玩具企業無法承受這一壓力或轉產改行或勉強維持。其中,塑料玩具業大省之一的福建省目前已有大批企業轉產改行或陷入停產半停產狀態。
福建塑料玩具生意越來越難做有大環境的影響,其中近年來歐盟等玩具進口地抬高進口門檻和國際原油漲價是兩大主要原因。近年來,歐盟規定的玩具安全檢測項目日趨增多,內容包括物理與機械特性、可燃性、化學特性、電氣特性、放射性等,衛生標準越來越多,技術標準越來越嚴格,玩具出口到歐盟的抽檢頻率增加,常常被抽送到專門測試中心進行鑒定。此外,美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也不斷修訂新標準,加大抽查力度,并發布預警通報,限制玩具進口。而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攀升,導致塑料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塑料玩具制造成本急劇上升。 此外,福建省與廣東澄海等地地方稅收標準不同。福建省玩具主產區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的稅收要比廣東澄海高得多,使這些地區生產的玩具價格競爭缺乏優勢,導致客源轉移較為嚴重。而且與廣東省相比,福建省玩具主產區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產業關聯性不強,整體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專業化程度不高,如配件大多沒有本地貨源,采購中間環節多,產品開發周期長。這些問題也是導致福建塑料玩具企業日子難過的原因。
但福建塑料玩具業遇到的困難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從企業自身看,塑料玩具生產企業以仿制和生產傳統型玩具為主,智能型高科技玩具、精品玩具、自主設計生產的個性化玩具品種少,產品附加值不高,投入與產出比嚴重失調;玩具企業的團隊優勢尚未形成,缺乏專業化、規范化的出口市場,勞動力市場也不夠健全,在玩具產銷旺季招不到所需的大量熟練技工,專業人才缺乏,技術開發力量薄弱和人才短缺,使玩具業無法做大做強;缺乏自有品牌,大多數企業對品牌建設不重視,滿足于賺取廉價的加工費,去年福州地區出口玩具2762萬美元,其中80%以上為貼牌生產。
對于如何突破福建省塑料玩具企業面臨的困境,專家提出了不少建議。首先,福建玩具企業要加強自檢自控體系建設,重視安全質量管理,采用低成本的新型環保材料,嚴格按照出口目的地國家的技術法規和我國新頒布的《國家玩具技術安全規范》標準組織生產,確保產品符合相應技術標準;第二要加強預警機制,政府或行業組織應當幫助企業制定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有效措施,提高企業對國際信息的分析和判斷能力,避免因國際貿易環境突變而受損,降低玩具出口風險;第三要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引導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加大高科技產品開發力度,增強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從依附式發展轉變為自主式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第四要積極培育市場,健全和完善產業配套,尤其是完善勞務市場,形成良好的用工軟環境;第五要依托福建煉化一體化工程中的80萬噸乙烯項目,充分發揮福建省塑料工業良好的基礎,主要發展塑料玩具產業的配套產品;第六,行業協會、出口商會等應當聯手引導玩具企業拓寬經營思路,創新經營理念,除來料、進料、貼牌加工外,還要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