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度包裝與適度包裝
過度包裝的表現形式如下:層次過多、材料過當、結構設計過當、表面裝潢過度、包裝功能過剩、包裝成本過高、用高檔的生活日用品進行包裝等。
(一)過分包裝
過分包裝通常是指用于包裝的材料及材料的價值與商品本身相比太高或過分。目前發達國家為解決包裝污染,節約資源,把改革過分包裝作為通向綠色包裝的一個途徑。英國開展“包裝是剝掉的東西”的活動,號召不再追求過分包裝;日本是一個十分講究禮儀的國家,目前也開始時興簡易包裝,以節約包裝的材料和費用;美國、加拿大等國認為“過分包裝就是污染環境”,在過度消耗資源的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污染。在加拿大市場上,50% 的液體牛奶用塑料袋包裝,每年減少3000 噸固體廢料;我國北京、上海等城市及香港地區在日用品銷售上也開始使用簡易包裝,以降低成本和減少環境污染。
(二)包裝適度化
1、結合我國已出現的“過度包裝”的現狀,我們提出了今后商品包裝適度化的發展目標:
商品包裝習俗、慣例上的適度化。通過對“贈送禮品應使用美觀包裝”的管理、習俗、意識等重新估價,使包裝的作用變得更加實際。
商品包裝的減量化。在不損害商品包裝作用的基本原則下,努力使包裝輕質化,采用簡易包裝、縮小空間容積率、使用最小的包裝、發揮包裝的最大作用。
商品包裝的環境適應化。通過包裝材料的再資源化、易處理化措施,將一定程度下的包裝產生的處理廢棄物的成本、環境負荷控制在最小限度。
2、適當包裝的標準
空間容積率,參考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以控制在20% 作為上限指標為宜;
包裝費比率,參考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以控制在15% 作為上限指標為宜;
上述空間容積率、包裝費比率可作為我國有關部門在確定“適度包裝”的概念與制訂“適度包裝”標準時參考應用。
3、簡化包裝
過度的包裝造成資源浪費,也造成不必要的環境污染。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出臺了一些法規,如美國對豪華包裝作了規范限制,過度包裝超出要求則重罰,以此迫使廠家簡化包裝。日本甚至提出了“零包裝”的想法。
當前,簡化包裝已在世界各國流行,如美國惠普公司用舊紙箱包裝新電腦,受到消費者歡迎,化妝品業也允許消費者購買化妝品時退還使用過的包裝,給予較大回扣,使雙方受益;我國北京治理白色污染,提倡可以重復使用的布口袋代替一次性消費塑料口袋,一時也成為社會的新時尚。簡化包裝的新潮流。可大大減少包裝廢棄物,保護生態環境。
二、關于過度包裝的誤區
因為包裝會使商品增值,所以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條件下,這一環節日益引起商品生產經營者的高度關注,有的甚至以過度包裝為手段牟取高額利潤。長期以來,存在于社會上的商品包裝過度問題(也稱過分欺騙性包裝,誤導性包裝等)令人焦慮、困惑。據觀察,商品(月餅)包裝的主要誤區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豪華型包裝:為了博得消費者的青睞,生產者由過去的粗加工變成精加工,簡裝變為精裝,粗放型經營變為精細型經營,這是商品生產和經營的必然現象和發展趨勢,也是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標志。
然而,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也同時出現了不正常的包裝現象,其主要表現之一便是豪華型包裝。所謂“豪華型包裝”,從價值構成上看,就是商品包裝成本遠遠高于或大于商品使用價值的成本,少則幾倍,多則十幾倍,甚至更多。
(二)搭配型包裝:近年來,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商品的包裝也是花樣翻新,搭配包裝就是新的“發明”之一。如去年有一款上市的月餅中,一個錦盒內配有金制的叉子,銀造的刀子等,明面賣的是月餅,暗中售的是高檔餐具,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一個月餅盒這樣一搭配,身份倍增,售價1376 元。比這更昂貴的搭配包裝還不知有多少種,真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
(三)虛假包裝:很多不法經營者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利用虛假包裝成為他們的重要手段。
虛假包裝是一種“包裝污染”,任何假冒產品都是去假冒那些知名度、信譽度高并且有廣闊市場,在消費者心目中有很好形象的名牌產品。
“虛空”是虛假包裝的典型現象,在很多商品的包裝上可以發現,特別突出的是表現在禮品包裝上。許多國家都對產品包裝制定了嚴格的管理規定和相關法律,包裝成本不能超過產品價值的15%~30%,包裝物不能大于被包裝物體積的十分之一。如果包裝費用和體積超過標準,就應制定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
三、國外控制過度包裝的舉措
(一)控制過度包裝的主要手段
對于過度包裝現象,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形成共識,并取得不少經驗。專家認為,這些經驗對于我國有效控制和減少包裝性廢物堪稱“他山之石”。
目前,國外對過度包裝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標準控制,即對包裝物的容積、包裝物與商品之間的間隙、包裝層數、包裝成本與商品價值的比例等設定限制標準。如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
第二類是經濟手段控制,如對非紙制包裝和不能滿足回收要求的包裝征收包裝稅,如比利時,另外,通過垃圾計量收費,引導消費者選擇簡單包裝,如荷蘭。
第三類是加大生產者責任,規定由商品生產者負責回收商品包裝,通常可以采用押金制的辦法委托有關商業機構回收包裝,為便于回收,生產者會主動選擇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裝設計。如德國、法國等國家。
為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目前有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對電器等產品的包裝實行生產責任延伸,即生產者不僅要對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承擔責任,還需要對報廢后的產品或使用過的包裝物承擔回收利用或處置的責任。
(二)合理包裝有法可依
德國于1991 年公布了《包裝條例》,首次用法律形式要求包裝材料的生產者和經營者承擔義務。條例對物品包裝在整個商品中所占的比例和層數都有相應的限制,如包裝容器內空位不得超過容器體積的20%,包裝容器內商品與商品的間隙應在1厘米以下,包裝容器內壁的間隙應保持在5 毫米以下,包裝成本一般應在產品總成本的15%以下等等。有關部門還經常對市場上的商品包裝進行檢查,對精簡包裝的商品予以獎勵,對過度包裝的予以罰款。日本的《包裝新指引》就明確規定:包裝空位不得超過包裝體積的20 % ,包裝成本不得超過產品銷售價的15%,包裝應正確顯示產品的價值。這樣的量化界定很值得我國借鑒。
為遏制過度包裝,許多國家專門制定相關的包裝法規,如德國的《循環經濟法》、丹麥的《包裝容器回收利用法》等。另外,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菲律賓、巴西等國家和地區都制定有類似的包裝法規。歐盟還頒布了《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指定》。我國在2002年制定的《清潔生產促進法》,也對遏制過度包裝做出了法律規定:“企業應當對產品進行合理包裝,減少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和包裝性廢物的產生。”
(三)征收“綠色稅”
對于過度包裝的外部成本,政府有關部門還可通過征收“綠色稅”使其內部化。無論生產商還是消費者,如執意追求過度包裝,都必須繳納承擔有關外部成本的特別稅。這樣,生產商的利益驅動必然大為下降,消費者的非理性購買也會有所收斂。例如丹麥已在世界上率先實行“綠色”稅制度,取得的效果十分明顯。
四、典型的過度包裝案例
業界已達成共識,外包裝是比品質與口味更具有市場價值的“商業機密”。據透露,過去普通月餅的外包裝,一般不超過月餅的價值;1990年代初期,普通月餅的包裝與盒內月餅的價格就變成1:1,豪華月餅甚至還達到2:1;而時下,一盒月餅售價中外包裝占了70% 以上。
不久前,廣州的一位市民對自己收到的一盒“巨無霸”月餅感到十分吃驚。一個正方形的月餅盒,每邊長60 厘米,厚20 厘米,大小跟一個行李箱差不多。拆開一看,里面只有4 塊小月餅。月餅還不到盒子大小的1/50!像這樣的過度包裝現象,在月餅市場早已見怪不怪,據介紹,目前市場上銷售普通月餅的毛利只有15 % 到30%,而銷售豪華月餅的毛利可能達到百分之幾百。有關統計顯示,我國焙烤業每年用于月餅包裝的費用已高達25億元之巨。“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一筆開支最終要由消費者來“埋單”。
奢華的包裝,不僅讓消費者花了大筆冤枉錢,也給環境造成了破壞,消耗了大量寶貴的森林資源。根據林業部門調查,平均每生產1000萬盒月餅,就要耗費400至6000棵胸徑10 厘米以上的樹木做包裝盒,這相當于一片面積不小的森林。此外,月餅包裝中還會使用大量的鋼鐵、塑料泡沫、紙張等資源。
五、瓦楞紙箱適度包裝的方案
以瓦楞紙箱的適度包裝實例看抑制過度包裝的舉措。
(一)紙箱的減量與方便包裝
設計時注意包裝箱要能夠開合、平板狀折疊堆放,整體便于組合操作;手提部分牢固耐用;運輸過程中體積盡量小,這樣可降低費用,提高運輸效率。
1、包裝結構設計簡單合理,有利于折疊、開合、平疊及保管,例如各種方便紙箱的設計。易開啟包裝箱及簡易手提等。
2、低成本。方便包裝使用原材料少,可以采用可再生的紙板制作簡易紙盒和紙箱。
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我們要圍繞著環境保護的目的來設計包裝,也是對人類生態系統的一個規劃,盡量不造成資源的過度索取和浪費。精品和方便兩者并不矛盾。方便包裝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保護環境,恰當地采用簡樸設計和低耗設計,是消費觀念的變化,也是市場流通的發展變化,包裝設計正是要在這種形勢下引導和帶領人們的消費。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倡導“適度”包裝,把包裝減量化作為實現綠色包裝的一項重要措施,這一新思想又稱為“綠色設計”。包裝減量化意識得到加強,包裝減量化能使廢棄減少,因而是包裝綠色化公認的首選途徑。這一意識近年在我國得到加強,設計出許多減量化的包裝產品;如改進材料性能,使瓶裝容器在提高強度的同時,薄壁輕量化,采用雙拱復合楞紙板,在保證紙箱強度的同時使紙板厚度減少了30%;又如對許多產品的運輸包裝,通過改進包裝結構和緩沖襯墊設計,大大節約了材料用量。
(二)低克重、高強度、輕量化的原則
低克重、高強度的輕量化原紙為抑制過度包裝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許多企業的實踐經驗表明,應用低克重、高強度原紙后,既可以保證紙箱的抗壓強度,又可以降低原紙的用量,提高單位用紙出箱率,降低紙箱成本,所以特別受到終端企業用戶的青睞。通過對箱型設計的改變,把五層箱變為三層箱等方式,可有效降低包裝成本5%~15%。節省用紙量,還可以節省倉儲空間。考慮到紙板面紙及里紙市場價格比芯紙和瓦楞紙價格明顯要高,所以,適當降低面紙和里紙克重,增加芯紙及瓦楞紙克重,從而達到降低紙板成本和提高紙板耐破度等性能指標的目的。對于制作家電包裝的紙箱企業來說,在保證紙箱質量的基礎上盡量降低原紙克重,既能贏得用戶訂單又能降低產品成本。
(三)微細瓦楞的優勢
由于微細瓦楞包裝具有抗壓強度高,印刷精美等優點,得到了用戶的認可,且用量呈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現在,國內企業應用E楞的比較多,例如西門子等大型企業已提出了使用G楞等更細小瓦楞的要求。
1、微楞包裝節約了20%的成本 與實心紙板相比較,低克重、高強度的微細瓦楞紙箱由于具備更好的性價比,因而使包裝成本更為經濟合理。在相同的使用條件下,微細楞包裝由于具有低克重、高強度的特點,符合當前“輕量化”包裝的發展趨勢。
2、抗壓耐破性能更加突出 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微細瓦楞包裝也確保了紙箱其他各方面的優越性能。與B楞等大楞型包裝相比,微細瓦楞包裝的楞高較低,單位面積的楞數較多,楞型較密集,結構更牢固,因此在使用相同原紙和同樣壓力的情況下,它在對平行壓力的承壓強度及緩沖能力等方面優勢更加明顯,比如E楞包裝盒的破裂強度可達到11kg/cm2。一般紙制品外包裝的承壓能力它的承重至少大于包裝物重量的7-8 倍。
(四)包裝廢棄物的再利用
包裝廢棄物的再利用同樣作用顯著。采用廢瓦楞紙板、邊角紙板等通過后道加工工序(主要為粘貼、切割成型)加工成包裝座、襯墊、護套等,替代EPS 泡沫,以其成本低廉、效果優良等特點成為降低包裝成本的新亮點,實現了包裝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同時提高了包裝質量。
美國、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在商品包裝中大力提倡“適度包裝”、減少“過分包裝”。很多大公司都把包裝減量化作為自己工作的奮斗目標。如松下電器公司要求在兩年內減少EPS 緩沖材料用量的30%。我國也正在積極開發發泡劑的代用品,并選用天然纖維素、木質素等作為原料代替EPS,研究開發紙漿增強劑和瓦楞板的結構,以提高包裝用紙和紙板的強度,減少紙板的厚度,從而實現包裝減量化。
(五)瓦楞紙箱的優化設計
青島海信將空調室外機瓦楞紙包裝箱的設計進行優化,保留其能夠固定、防護緩沖件的功能,簡化其防護產品側面沖擊的部分。新的瓦楞紙包裝箱設計方案,能夠減少瓦楞紙用量近60%~70%。不僅降低了瓦楞紙板的材料成本,而且還促使產品流通各個環節中,各相關方、相關人員規范自身的工作和管理水平,尤其能夠減少野蠻裝卸。瓦楞紙板用量的降低對于當前的環保意義非常重大,避免了過度包裝,我國年產分體空調近2000 萬套,僅此一項每年就可減少瓦楞紙板消耗近3.2萬噸。創維集團通過采用自行研發的瓦楞紙板與蜂窩紙板相結合的包裝方式,使包裝成本降低20%。TCL 已開始對紙箱設計進行改進,在經過對紙張的楞型、克重、箱型及襯墊材料等進行改進后使成本降低了10% 左右。
降低紙箱銷售包裝成本:如一件式E 瓦楞貝殼設計,其中90% 的成份為回收紙;重量減少了17%,降低到415克,一個中型紙箱廠總的紙漿節省為一年8000 噸;由于節省紙漿和E型瓦楞結構,零售包裝箱的價格節省了15%。為了確保紙箱有著一致的外觀以及一致的尺寸,生產所需材料統一由一家貨源采購管理,其結果是紙箱的價格又降低了15%。
六、治理過度包裝的新主張
(一)包裝減量化與行業自律
我國包裝廢棄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的1/3,而在體積上更達到1/2 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 的驚人速度遞增。
盡管有些用紙包裝取代了塑料容器,但是包裝產生的廢棄物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若以重量來計算,它們占了廢物總量的20%~30%;若以體積來計算,占總廢物量的50%~60%。
全國660 座城市當中,有220 座被各種垃圾包圍,專家認為原因之一就是包裝過度。為了解決當前存在的包裝過度問題,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規定:生產、銷售、進口被列入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必須按規定進行回收、處置,也可委托有關單位進行回收或者處置。
行業自律是遏制過度包裝不可或缺的環節。任何制度的作用,都只是在人們自覺遵守時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不久前,上海經委根據環境整治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包裝輕量化要求,已形成了關于適度包裝的暫行辦法、關于適度包裝和包裝減量化的調查及相關規定的制訂說明。上海市包協曾組織重點行業及專家專題座談,盡管各方意見各不相同,但有一些較為集中的意見和建議,歸納如下:
在一個具有方向性、指導性和較為原則的總規定下,選擇產品特殊性強的重點行業先行試點,制訂既體現共性又有個性的具體規定,便于施行。
“規定”要充分體現包裝減量化、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原則要求。
“規定”可對產品包裝分別設置有:精裝、簡裝和有所區別的不同限度、付墊、包裝成本等內容和量度。可參考國外經驗,但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社會生活等實際狀況。
(二)綠色包裝的主張
綠色包裝主張的“3R1D”原則得到了世界性的廣泛認同。所謂“3R1D”原則是指:包裝材料減量化(Reduce)、包裝材料再利用(Reuse)、包裝材料可循環(Recycle)和包裝廢棄物易于降解腐化(Degradable)。“3R1D”原則的內涵遠不只是要求包裝適度,而是進一步要求包裝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最少數量形成廢棄物和最低限度污染環境。我國的包裝文化明顯滯后,目前仍停留在追求精美的工業化階段,綠色包裝文化尚有待逐步確立。
從本質上講,綠色包裝是指產品設計、生產時節約資源和能源,廢棄物最少,消費使用后易于回收或能自行分解回歸大自然,對生態環境沒有任何損害的包裝。綠色包裝的涵義包括了環境保護和資源再生兩大關系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問題。世界各國正在從開發新的無害包裝材料和完善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技術兩個方面努力實現上述要求。綠色包裝的發展雖然存在許多困難,但人們渴求綠色包裝的愿望是十分強烈的。人們預測到本世紀初綠色包裝將達到包裝總銷售量的50%以上。這是包裝工業的技術大革命,也是包裝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限制過度包裝納入循環經濟
許多年來,不少有識之士呼吁包裝立法。據有關報導,我國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指出:必須對這種“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進行根本的變革。抵制過度包裝與浪費行為,大力提倡綠色消費。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費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促進物質循環過程互相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我國已要求各地在數年內,把限制過度包裝納入循環經濟法規予以立法實施,我們為之拍手叫好。
過度包裝幾時休。貴陽市已立法限制過度包裝,把“企業要減少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和包裝廢棄物的產生”寫進了城市循環經濟法規,這一條例已于去年11月1日起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