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現在是浙江省富陽市環境保護局的助理調研員。他在環保部門已經工作了20多年,1990年進入富陽市環保局的領導班子,1996年擔任副局長。采訪中他一再表示,作為一個以造紙業為支柱產業的臨江城市,富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值得回顧的。
造紙之鄉的流域環保
富陽公元前221年置縣。作為“造紙術之父”蔡倫的故鄉,富陽造紙業有1900多年的歷史,古有“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的說法。1979年,富陽造紙業開始振興:當時,為推銷國營造紙廠積壓的幾萬噸紙,幾百個農民推銷員跑遍千山萬水。
如今,造紙企業沿江南片大橋南路兩旁“鋪陳”:建筑物風格工業而少修飾,上了年紀的叉車,裝滿布料的麻袋,燃煤發電機組冒著蒸汽,一輛裝配馬達和轎車輪胎的三輪車從廠房里呼嘯出來——很原莽的資本主義力量感覺。
這種原莽力量,據來自統計局的數據,創造了富陽2004年工業增加值(GDP)176.7億中的20%。截至今年三季度的統計,富陽規模以上的造紙企業,即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造紙企業,有314家。可以說,造紙業是富陽成為百強縣起極關鍵作用的產業。
站在地標建筑富陽南國大酒店的23樓觀光層,富春江兩岸的繁榮景象讓不多的游客驚訝,“這哪里是一個縣級市”。沒錯,這里一個鎮就相當于北方的一些縣了。
隨著原莽力量的膨脹,另一個現象也開始伴生:數百家造紙企業用草、竹、木為生產原料,對自然資源消耗巨大;而造紙產生的廢水則直接排放到富春江或其支流,影響流域水質,對下游杭州等城市的居民用水造成潛在威脅。
一系列措施在多重壓力下組合展開,多為針對污染源頭的造紙企業。
2003年,20家造紙企業被浙江省環保局、省經貿委確定為首批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試點企業,開始變高處理設施投資費和運行費的末端治理,為結合企業實際的清潔生產管理模式。而今年,通過政府一號文件的方式規范,今后5萬噸以下年生產能力的造紙企業不得新上,并關停1萬噸以下的企業和作坊。
據介紹,當地紙業巨頭永泰集團出資興建的5萬噸處理能力污水處理廠已建成,獲德國援助項目貸款的八一污水處理廠也在試運營。“之后,春南(25萬噸)、靈橋(15萬噸)和大源(15萬噸)三個污水處理廠進入不同程序,這都是治本之策。”周說。
從“野戰”到“陣戰”
轉業軍人出身的周,在詳盡回顧富陽自1990年代以來的環保治理時,對戲言,就方法論而言,環保治理經歷了從“野戰”到“陣戰”的過程。
據介紹,1996年,要求所有富陽造紙企業配置污染治理設施的“一控雙達標”政策出臺,市里也專門配套了1.25億的資金,對暫時有困難的企業進行資金配套支持。“當時的想法是這樣的,讓所有的企業都裝置環保技術,那么污染源就可以基本控制住了。”
但有關部門很快就發現,“游擊戰”出現了。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慮,有些企業仍舊直接排放,或者單純物理處理,由于監控技術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根本不能進行有效監控。毛澤東詩中有個名句“觀魚勝過富春江”,可見富春江之清。但300多家企業,有300多個排污口,環保部門眼看著江水的質量從二類不斷惡化、渾濁,卻總是找不到問題企業。
“2000年6月15日,我們行全國之先河,開設《公眾有獎舉報排污企業》的激勵。我們規定,白天發現一起偷排和不達標排放的,經查實,獎勵1000元,晚上獎1500元。”半年后的1月4日,環保部門發現效果不明顯,獎金上調到3000元。
2001年-2003年這三年,富陽環保局已發放獎金300多萬,多的一年過百萬。“甚至出現了‘獎金專業戶’,當然,現在少了,一年也就上萬的獎金發放。”
省、市從富陽的地理敏感和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漸次推出一系列的綜合“治本”方略。
在5個集中污水處理廠建設之后,300多個排污口將被縮減到5個。而每個排污口,安裝即時檢測設施。新項目審批、建設、運營的全過程,都有文件出臺。
“有同志說,有獎舉報的方式算‘野戰’,發動市民行動;現在一系列的無縫規定、實施,其實可以看作‘陣戰’。”周表示,一個好的制度,會讓“壞企業”也辦不了壞事。
12月22日,來到八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工地。工程隊的工人們,配合著機械設備的轟鳴扭轉,將一段段碳土色圓柱鋼管埋入地下接。來到完工的巨大沉水池旁,攀爬上用工程掘土堆積起的用來觀察沉水池全貌的通道坡。
站在寬闊的池墻上,望不見母親河富春江的方向。但周說,其實,在這里,可以看得到富陽和富春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