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一批老廠,盤活加工資源。去年第18號臺風“達維”,造成海南橡膠集團的東部、東南部橡膠分公司的干膠年產量大幅度下降,橡膠加工能力出現過剩。針對這一實際,為了盤活橡膠加工資源,降低加工成本,海南橡膠集團及時作出了整合加工資源,關閉一批橡膠加工老廠的決定。集團橡膠加工部從去年底就深入到各基地分公司,對墾區東部和東南部的近40個橡膠加工廠的加工能力、人員結構等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制定科學合理的合并關閉方案。今年年初,集團公司提前關閉了南海、東路、中瑞等12家年加工量較小的膠廠。
竣工一批新廠,布局調整提速。今年以來,第一批橡膠集中加工廠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大部分工程已基本竣工。到目前為止,金石、金星、金隆、金晨已建成投產,金林二期工程已完工,金聯的污水處理擴建工程已基本完成。49個橡膠原料轉運站建設項目大部分已交付使用。與此同時,金水等5家第二批集中加工廠建設項目已啟動,整個項目已進入到環評和設計招標階段。新建項目的竣工,加快了橡膠加工布局結構的調整。到目前止,全墾區橡膠加工廠已從去年的73家合并減少到29家。在關閉合并中,集團公司拿出840多萬元,對1500名轉崗人員進行了妥善安置,確保了調整的順利進行。
管理體制改變,規模效益初現。今年以來,所有橡膠加工廠的管理權全部整體移交給13家橡膠加工分公司后,橡膠加工走上了更加規范化管理的軌道。橡膠集團對加工分公司實行承包經營,簽訂生產經營目標責任書,明確了責權利。橡膠加工部出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使各種管理朝著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管理體制的改革,首先帶來的是管理質量的提高。通過互聯網,借助海墾財務信息網,每個橡膠加工分公司每天的加工量、庫存量、出庫量以及各基地分公司當天的干膠產量等情況一目了然。信息化的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質量和效益。其次是適應市場的能力提高。橡膠加工廠由集團集中管理后,對市場反應的能力提高了,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及時作出產品結構調整,使產品賣到更好的價錢。今年1至5月,集團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加大乳膠的生產量,乳膠的產量達到43%,與去年同比增長27%,每噸銷售比5號標膠高出3600多元,增收4500多萬元。三是加工成本的下降。原來分散的管理,標準難統一,橡膠加工的成本普遍較高,噸成本最高的1000元,少的也有500多元。實行集團管理后,平均噸成本680元,同比下降20%。6個新加工廠噸成本628元,年加工量3.3萬噸的金聯加工分公司,噸綜合成本僅為551元。若按年加工干膠11萬噸計算,這6個新廠年可節約加工成本1800多萬元。在建的油改氣項目,由于采取了市場化運作,節約設備投資就達1000多萬元。
創新能力提高,產業鏈條拉長。自實行集團管理以來,橡膠加工的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為應對燃料漲價,集團公司先后對6個新投產的橡膠加工廠的加工工藝,進行油氣兩用技術改造。油改氣后,年可節約加工成本400多萬元。與吉林大學等大專院校合作,將一些具有知識產權的技術運用到橡膠加工工藝中,使集團公司橡膠加工工藝全面革新,產品升級換代。據了解,今年底將有2個橡膠新產品問世。橡膠深加工項目籌備工作有長足進展。與廣東佛岡橡膠有限公司合作,投資7000多萬元、年產500萬條的摩托車輪胎廠,項目已進入選址、設計階段。該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3.7億元,將解決2500人的就業。與泰國泰橡膠集團、中化國際聯合投資8000多萬元、興建一座年產3萬噸乳膠絲的乳膠制品項目正在洽談中。這個高附加值的乳膠絲項目投產后,不但將填補國內生產空白,而且橡膠產業的鏈條將拉長,橡膠產業的效益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