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油樹脂為具有三維網狀化學交聯結構及一定微孔結構的樹脂,其微觀形態特征是適度交聯.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種不同于傳統吸油材料的新型高分子材料。通過樹脂分子內的親油基鏈段和油分子間產生的范德華力可實現吸油作用[1]。這種樹脂具有吸油能力強和保油性好、可吸油種類多、熱穩定性好、回收方便等特點,可用于治理各類油污染,在環境保護方面具有廣泛用途,還能用作各種基材及油污過濾性材料、橡膠改進劑等,也可應用于工業、農業、日常生活等領域[2-7]。
合成吸油樹脂的常用方法是懸浮聚合法。依單體不同,可分為丙烯酸酯系和烯烴類樹脂兩類。丙烯酸酯系所用單體一般為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長鏈烷基酯.其烷基鏈有4~20個碳原子。朱斌等[8]用含8~16個碳的丙烯酸酯作單體,考察了碳原子數對高吸油樹脂吸油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碳原子數在12~16個時,樹脂的吸油性能相對較好。
本工作以長鏈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為軟單體,短鏈烷基酯[丙烯酸正丁酯(n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為硬單體,以過氧化苯甲酰(BPO)為引發劑,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DA)等為交聯劑,用懸浮聚合法合成出具有較高吸油倍率的吸油樹脂。吸甲苯倍率最高可達
3結論
a)以MMA為硬單體,SMA為軟單體,BPO為引發劑,PEGDA為交聯劑,PVA為分散劑,合成了丙烯酸酯類高吸油樹脂,吸甲苯倍率最高可達
b)當分散劑用量為單體質量的1.2%,引發劑用量為單體質量的1.0%,交聯劑質量分數為1.3%,所得樹脂吸油性能最好。
4參考文獻
[1] 陸晶晶,周美華. 吸油材料的發展[J].東華大學學報,2002 (1): 126-130.
[2] 藺海蘭,廖建和,廖雙泉,等. 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高吸油樹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彈性體,2006,16(5): 34-39.
[3] 費曉峰,張季爽. 高吸油性樹脂的研究進展[J]. 現代化工,1998(1): 13-15.
[4] 溫和瑞,朱建飛. 吸油材料及其應用[J]. 江蘇化工,1998,26(3): 43-44.
[5] 黃歧善,黃志明. 高吸油樹脂的結構和特性[J]. 合成樹脂及塑料,1996,13(4): 55-56.
[6] 郭衛紅,汪濟奎. K-樹脂的性能、加工及應用[J]. 化工時刊,1994,8(2): 14-16.
[7] 崔小明,苗敏. 高吸油性樹脂[J]. 化工時刊,1997,11(4): 14-16.
[8] 朱斌,張兵,生輝. 快速高吸油樹脂的合成及吸油性能研究[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7(12): 100-105.
[9] 李建穎. 高吸水與高吸油性樹脂[M]. 北京:化學丁業出版社,2005: 4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