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我國橡膠工業發展趨勢
時間:2005-03-28
呂百齡
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 北京 100039
摘要:介紹了我國橡膠工業的歷史和現狀,包括主要產品、原材料和加工機械設備的生產規模、產量、技術水平及其在世界橡膠工業中的地位。對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對21世紀的發展趨勢作了預測。
關鍵詞:橡膠工業;發展趨勢;橡膠制品;原材料
0 引言[1,2]
我國橡膠工業始建于1915年的廣東兄弟創制樹膠公司,迄今已有88年歷史。1949年建國以前,橡膠工業很弱小,年耗膠量僅1.3萬t,生產輪胎3萬條,大部分橡膠制品依賴國外進口。建國以后,橡膠工業經歷了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到改革開放開始的1978年,耗膠量增加到 43萬t,輪胎產量達到936萬條,橡膠工業初具規模。改革開放政策給橡膠工業帶來了勃勃生機,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到2001年耗膠量達到 230萬t,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輪胎產量達 1.08億條,僅次于美國、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自行車胎、膠鞋產量則居世界首位。中國橡膠工業現已形成由輪胎、自行車胎、膠管、膠帶、膠鞋、膠布、密封、減震隔震、建筑防水、醫療衛生、日用橡膠、電子橡膠、油田橡膠制品等18個大類5萬多個產品規格組成的,包括橡膠原材料、產品、生產設備和檢測儀器、科研設計、新產品開發在內的體系完整的大產業。橡膠工業占化學工業總產值 1/5,利潤、利稅為1/4,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重要產業。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以及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橡膠工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21世紀到來之際,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必將對橡膠工業的發展起帶動和促進作用。可以預期,橡膠工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十分誘人的。
1現狀及存在問題
1.1 現狀
據預計我國主要橡膠企業約l700余家,從業人員約7l萬人,資產總計1136億元。199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73億元,銷售收入685億元。出口創匯15.5億美元。

1.1.1橡膠產品
(1)輪胎[3,4]
輪胎是橡膠工業的主要產品.其耗膠量約占橡膠工業總耗膠量的一半。我國現有輪胎生產企業363家.產品包括載重汽車輪胎、輕型載重汽車輪胎、轎車輪胎、工程機械輪胎、工業車輛輪胎、農業輪胎和特種輪胎7個大類,928個規格品種。在各類輪胎中,汽車輪胎將隨著高速公路的建造和車速的加快,迅速由斜交輪胎過渡到子午線輪胎。通過“七五”、“八五”大量引進子午胎技術和先進設備,加之配套原材料和設備國產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使輪胎工業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輪胎行業的一大特點是大的跨國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在我國建設獨資或合資企業40 余家,輪胎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5%以上。例如世界輪胎三巨頭法國米其林公司,美國固特異公司和日本普利司通公司都已分別在上海、大連和沈陽建立了控股輪胎合資企業。世界排名第九、第十的韓國錦湖和韓泰公司則分別在天津、南京和嘉興、淮陰建立了4個獨資企業。他們都有宏大的發展計劃。可以預期,我國將成為2l世紀世界最大的輪胎生產基地之一。
(2)自行車胎和摩托車胎[1] 現有生產企業200家以上,從業人員約lO萬人。 我國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年產自行車能力為5000萬輛.社會保有量約4.5億輛。相應的自行車胎年生產能力4億條,2001年產量為2.75 億條,尚有較大增產潛力。產品有50多個規格品種,包括雙色、多色、迷彩、夢幻、熒光等花色以及越野型、山地型、速度型等品種。除供應國內市場外,年出口量約為l500萬條。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車市場.摩托車年生產能力為l500萬輛,社會保有量約為5000萬輛。相應的摩托胎年生產能力為6600萬條,2001 年產量為5500萬條。年出口量約100萬條。外胎向低斷面、高速度等級及子午線結構方向發展.內胎向丁基化方向發展。
(3)膠管與膠帶[1] 我國膠管生產起步較晚,現有生產企業130 余家。由于較大規模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使產品產量、質量和結構有了一個大的飛躍。目前生產能力約為3億~7億標米,2001年產量為 2.11億標米,有很大增產潛力。產品有鋼絲編織和纏繞膠管、纖維增強膠管、織物增強膠管、短纖維增強膠管、樹脂管和復合軟管等。按用途分有液壓傳動管、空氣管、吸水管、輸水管、空調管、制動管、園藝管及汽車專用管等。目前正在開發適用于海上石油鉆探和原油輸送的大口徑軟管。
我國已進人世界膠帶生產大國行列,現有一定規模的企業100余家,年生產輸送帶能力為l.2 億m2.生產V帶能力為7億Am。2001年生產輸送帶7246萬m2.生產V帶6.37億Am。產品品種分輸送帶和傳動帶,其中輸送帶有普通織物芯輸送帶、鋼絲繩芯輸送帶、輕型輸送帶、阻燃輸送帶、耐熱輸送帶、高傾角輸送帶等;傳動帶有普通 v帶、汽車v帶、同步帶、多楔帶等。產品約有5%出口到國際市場。
(4)膠鞋[1]
我國生產膠鞋已有86年歷史,現有企業約 l000余家,中型以上企業約100多家。分布在全國除西藏外的各省、市、自治區。大多數膠鞋企業集中在沿海各省、區。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膠鞋生產國和出口國,年生產能力約25億雙,2001年產量為8.08億雙。出口量占世界膠鞋貿易量20%。花色品種多達 3000余種,其中高、中檔膠鞋約占膠鞋總量的 30%左右。雖然目前傳統的熱硫化工藝仍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引進國外先進的制鞋技術和設備,冷粘、注塑、注壓工藝所占比重會逐步增加。高、中檔專業運動鞋、二次硫化模壓鞋、勞動防護鞋、學生鞋、彩花女鞋、童鞋等會迅速增長。國際市場歡迎的皮幫熱硫化膠鞋、氣墊運動鞋、賓布斯膠靴 (Been Boots)以及釣魚靴褲等品種產量也會迅速增加。
(5)橡膠制品[1]
汽車工業的發展要求橡膠配件與之相應發展。據統計,每輛汽車約需要400-500個橡膠配件,重約15-40kg(不包括輪胎)。目前我國汽車用橡膠制品品種約1200余種,規格約8560多個,耗膠量約15萬t。主要產品為骨架油封、復合密封、皮膜、隔膜、減震制品、安全氣囊等。
膠布制品是以橡膠為涂層材料,以織物為增強材料的橡膠制品,具有高氣密性,耐老化、輕便和可折疊等特點。主要產品有防護服裝、礦用導風筒、氣墊床、救生筏、橡皮船、橡膠水壩、航空油箱、橡膠隔膜、水上運油拖囊、海上圍油欄、打撈用橡皮浮筒、建筑工程澆注用充氣芯模及船艇上排膠囊等。
減震橡膠制品被廣泛用于降低各種工業機械、船舶、航空、航天、車輛、建筑、交通、電器等振動源產生的震動傳遞和噪音傳播。主要產品有橡膠減震器、隔震橡膠支座、空氣彈簧、軌枕墊、護舷等。尤其是隔震橡膠支座作為一項抗震技術受到我國政府重視,已推廣應用于工業廠房和民用建筑。
最近十幾年來,我國橡膠工業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配套生產了許多精細橡膠制品,這類制品品種和數量日益增多,已成為橡膠工業發展新的亮點。代表性的產品有電子信息技術用導電橡膠、生物醫學用生體橡膠以及抗震用高阻尼減震膠等。
(6)膠乳制品[1]
我國是世界第三大膠乳制品生產國,現有企業100多家,主要產品有醫療器具,計劃生育器具、勞動及生活防護用品、玩具及軍工配套產品等 5個大類、70多個品種、300多個規格。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已接近或達到國外先進水平。避孕套、醫用手套、檢查手套、家用手套、氣球等產品,過去主要使用天然膠乳。近年來也開發應用合成膠乳。產品色彩也逐漸多樣化,除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有1/3產品出口。
1.1.2橡膠原材料
(1)生膠[1]
我國天然橡膠種植始于20世紀初,到2001 年產量約5l萬t,列于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之后,居世界第四位。種植面積約60萬公頃.產地分布于海南、云南、廣東。產品主要品種是標準膠 (sCR),占總產量的80%;濃縮膠乳占8%;煙片膠、皺片膠、淺色膠、膠清膠等占12%。標準膠目前生產的主要品種是SCR5和SCRl0,為了適應市場需要,近年來開發的新品種有淺色標準膠、恒粘度膠、粘土共治膠、環氧化膠和天甲接枝膠等。
我國合成橡膠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實力,目前生產量較大的品種有乳聚丁苯膠(ESBR)、溶聚丁苯膠(sSBR)、順丁膠(BR)、低順膠(LBR)、氯丁膠(CR)、丁腈膠 (NBR)、乙丙膠(EPDM)、丁基膠(IlR)以及熱塑性彈性體(sBs)等9個膠種。產量較小的有丙烯酸酯膠、氟橡膠和硅橡膠等膠種。有14家企業、 2l套生產裝置.總生產能力為113萬t,分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001年產量為86萬t,列于美國、俄羅斯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2001年我國生膠消耗量為230萬t,其中天然膠為121萬t,合成膠為109萬t。耗膠結構仍然以天然膠為主。進口生膠146萬t,其中天然膠78 萬t.合成膠68萬t。仍然是生膠進口大國。
(2)骨架材料[1]
橡膠工業用骨架材料主要是錦綸、滌綸和鋼絲。少量的維綸用于膠管、膠帶,棉纖維僅用于部分橡膠制品,人造絲已停止使用。現有纖維簾帆布生產企業50余家,其中錦綸為40余家,滌綸約為10余家。生產鋼絲簾線的企業有8家,其中產量達萬噸的有2家。2001年橡膠骨架材料耗用量為46萬t,其中輪胎耗用量為38萬t.非輪胎產品耗用量為8萬t。預計到2010年,骨架材料需求量將達到64萬t,其中輪胎需求量為54萬t。載重斜交輪胎、工程輪胎主要用錦綸簾布;載重子午線輪胎主要用鋼絲簾線;輕型載重子午胎胎體多用滌綸或錦綸-66,帶束層用鋼絲簾線;轎車子午胎胎體用滌綸或人造絲,帶束層用鋼絲簾線。農用車胎、摩托車胎、自行車及手推車胎以用錦綸 -6為主。膠管用錦綸、滌綸及鋼絲。輸送帶用滌綸、錦綸、維綸及鋼絲,傳動帶、同步齒型帶用滌綸、玻纖和芳綸。
(3)炭黑[1]
在橡膠工業中,炭黑是主要補強劑,其用量僅次于生膠。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炭黑生產國,年生產能力為90萬t。生產企業有100余家,其中年生產能力在2萬t以上的企業有14家。2001年炭黑產量為76.36萬t.消耗量約為68萬t.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產品品種有24個,用量最大的是 N330、N220和N660.其次是天然氣SRF、N234、 N339、N326和N539等。硬軟質炭黑的比例約為 70:30。為了改善混煉車間的環境和適應密煉機上輔機自動稱量系統的工藝需求.濕法造粒、大袋包裝和散裝炭黑正在逐步推廣。
(4)助劑[5,6]
我國橡膠助劑生產廠家約有l00多家,年生產能力超千噸的有80余家。生產能力約14萬t。 2001年產量為14.04萬t,其中防老劑5.0萬t.占 35.6%;促進劑5.7萬t,占40.6%;其他助劑3.34 萬t.占23.8%。產品包括硫化、防護、補強、粘合、工藝操作及特殊用途6個大類.200多個品種。其中有68個新型助劑是為了配合子午線輪胎引進技術配套國產化開發成功的。從劑型看,有粉體型、液態型、充油型、造粒型和復配型等。
1.1.3橡膠機械和檢測設備[1]
我國橡膠機械制造始于20世紀50年代,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現有橡機企業250余家,可生產供應各類橡膠產品生產機械。主要有XM系列 (類F型)和C-K-E系列(類CK型)密煉機及上、下輔機.兩輥、三輥和四輥壓延機及其聯動裝置,纖維簾布立式和臥式裁斷機,銷釘式冷喂料擠出機及其聯動裝置,子午線輪胎一次法、二次法成型機.機械連桿式硫化機和液壓硫化機,傳統法和預硫化法翻胎設備。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使國產橡機質量接近和達到國外先進水平。
我國巳能生產包括硫化儀、電子拉力機、磨耗試驗機和動態模量儀在內的試驗室半成品檢驗工藝性能和力學性能的各種儀器設備.也能生產如輪胎靜負荷試驗機、輪胎耐久性試驗機、輪胎強度試驗機、輪胎脫圈試驗機、輪胎水壓爆破試驗機、輪胎x射線檢驗機和輪胎動性能試驗機等輪胎大型成品性能檢測設備及各類橡膠制品成品性能檢測設備。對產品質量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l.2存在問題
1.2.1企業規模小,生產成本高
橡膠工業是需要高投入的工業,要求規模化生產。我國橡膠企業多達1700余家,僅輪胎企業就超過500家(不光指輪胎廠.還包括一部分摩托車輪胎廠).絕大多數企業生產規模小,達不到經濟規模。規模上不去,成本就下不來。在原材料消耗方面,以185/80R14輪胎為例,國產輪胎每條重10±l.2kg.日本三個廠家平均重9±0.3kg;法國米其林225/65R15輪胎重量比我國同規格子午胎輕3.2kg。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國橡膠企業蒸汽有效利用率為30%,僅相當于國外先進水平的 1/12。工藝上的差距反映在生產成本和產品價位上,以9.00R20全鋼絲子午胎為例.國產胎出廠價比進口胎到岸價高20%多,如果沒有進口關稅限制,國產胎在價格上將無法與進口胎競爭。
2.2.2科技投人少.創新能力差
國外大的橡膠公司研究開發經費占其銷售額的3%~5%,發明專利數量較多。如日本橡膠專業的專利每年多達3000件以上。發明纖維子午線輪胎的意大利倍耐力公司為開發高性能P6000 子午胎,投入5000萬美元開發費。發明鋼絲子午線輪胎的法國米其林公司年研究發展經費高達7 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九、第十的韓國錦湖和韓泰公司為了縮小與頂級公司的差距,年開發經費占其銷售額的5%以上。
我國橡膠科研開發工作基本上處于在引進技術或國外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仿制的階段,自主開發創新成果很少。近十幾年來橡膠專業的專利僅有600余件,年均60件,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這與我國科技體制有很大關系。目前工業性科研設計院所直接進入市場,通過為企業服務或轉讓技術獲得經費,橡膠企業又處在競爭激烈、效益低下的時期,科研開發投入和機制尚未建立起來。這個問題如不解決.勢必使我國橡膠行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長期處于不利地位。
1.2.3產品技術含量低.高新技術產品少
以輪胎為例,技術含量高的子午線輪胎,我國目前僅占36%.技術含量低的斜交輪胎卻占 64%,仍為我國輪胎行業量大面廣的主要品種。就是子午線輪胎.技術含量高的低斷面無內胎子午胎我國還很少,因為我國引進的子午胎技術,基本上還是發達國家早中期的有內胎子午胎技術。
由于技術含量低,帶來的結果是產品質量和性能差。如載重輪胎的綜合里程。發達國家為20 萬公里,我國僅為10萬公里左右。輪胎胎面的行駛溫度,日本普利司通載重和輕型載重輪胎比國產同規格輪胎低10"C和9℃。法國米其林的子午線載重胎和轎車胎比國產同規格子午胎分別低 8"C和12℃。國產輸送帶標準壽命為50萬t,發達國家同類產品壽命達200萬t以上。農業機械用 v帶國產產品壽命僅為100h左右,發達國家的可達500-2 000h。汽車油封在120℃以下使用壽命.國產品約能堅持5萬一8萬公里,進口品在 150℃一200~C下使用壽命可達10萬公里。
在輪胎的高新技術產品中,子午線輪胎在輪胎產量中所占的比例(子午化率)我國僅為36%.而歐美為95%以上,日本為92%,韓國為85%。于午胎的規格品種我國僅有近200個.而法國米其林一家公司就有3500個規格品種。國際上近 10年內出現的綠色輪胎、防水滑輪胎、超高里程輪胎、超輕量化輪胎及跑氣安全行駛輪胎等高性能輪胎新品種,我國至今尚屬空白。其他高新技術產品,尤其是信息技術配套的產品,無論從數量或質量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2發展趨勢[1]
我國是世界產膠大國,也是世界耗膠大國,橡膠工業的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產業結構不佳,企業規模小而分散,技術水平、開發能力低,又面臨著加人世貿組織(WTO),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嚴峻挑戰。如何適應新形勢,調整發展戰略.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促進我國橡膠工業的持續發展,是全行業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
2.1 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重點
2.1.1基本思路
(I)2l世紀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知識作為不斷升值的商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橡膠工業科學技術應由仿制走向創新。應加大科技投入,重視人才培養和使用,積極參與國際范圍內的科技交流活動,掌握最新科技信息,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2)2l世紀環境保護意識已上升到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中,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企業或產品,在其生產或使用過程中,如果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或對人體健康的損害,終究逃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據此,要大力發展綠色工藝、綠色助劑、綠色輪胎一類市場前景好、社會意義大的新產品;逐步抑制、淘汰那些技術含量低、污染環境、損害健康的老產品。
(3)用高新技術來改造橡膠工業.重視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水平。要開發功能性橡膠、高性能橡膠等新材料,研究輪胎充氯高溫硫化新工藝.采用自動化程度高的工藝設備以及用計算機改造現有生產線等。
(4)歸納上述基本思路形成的指導思想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重點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上品種.上質量。上水平,提高競爭力,努力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概括說就是:調整、創新、增強競爭力。
2.1.2戰略重點
(1)創造條件加快子午線輪胎的發展,要努力增加子午線輪胎的規格、品種和數量,要發展全鋼絲子午線工程機械輪胎和農用于午線輪胎,特別是重點開發綠色環保輪胎,力爭早日投放市場。
(2)發展汽車用橡膠制品,重點是油封、密封條、V帶、制動軟管、減震器和雨刮器膠條,要研究應用特種橡膠.滿足高檔汽車的配套需要。相應發展與建筑、電子、家電等配套的產品,以及高強力輸送帶,鋼絲編織膠管、路橋接頭伸縮縫等。
2.2前景展望…
2.2.1發展速度
根據近幾年橡膠工業和相關工業發展的態勢,預計未來5—10年期間,年平均增長速度為 5%-7%。各類產品有所差別,由于汽車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帶動,輪胎增長將高于這個速度。汽車、建筑、電子、石油等支柱產業所需橡膠制品將接近這個速度。自行車輪胎、膠鞋等產品將低于這個速度。
2.2.2 生產規橫
根據相關工業對橡膠工業的需求,依據上述預計發展速度預測未來3~13年橡膠總需求量為:2005年為245萬t.其中天然膠為115萬t,占 47%;合成膠為130萬t,占53%。2010年為295 萬t,其中天然膠為133萬t,占45%;合成膠為162 萬t,占55%。2015年為370萬t,其中天然膠為 145萬t,占39%;臺成膠為225而t.占61%。
2.2.3主要產品產量
輪胎產量:2005年將達到l 25億條,其中子午線輪胎5600萬條,占45%;2010年達到l 9億條,其中子午線輪胎l.04億條.占55%;2015年將達到2.1億條,其中子午胎為l.5億條.占72%。
輸送帶產量:2005年將達到9000萬m2.2015 年達到17000萬m2;普通V帶2005年達到6 億Am,2015年達到7億Am;汽車V帶2005年達到5000萬條,2015年達到10000萬條;同步帶 2005年達到l 000萬條,2015年達到2 000萬條。
膠鞋產量:2005年將達12.5億雙,并在此后數年控制在15億雙左右。
膠乳制品產量:避孕套2005年達到150億只,2010年達到220億只,2015年達到240億只;各類手套2005年達到117億雙,2010年達到148 億雙,2015年達到188億雙;氣球2005年達到300 億只,2010年達到360億只.2015年達到420 億只。
其他橡膠制品的產量將適應各自相關方面的要求,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2.2.4技術進展
今后5~15年.輪胎將向子午化、無內胎化和扁平化方向發展。以具有低滾動阻力、抗濕滑和耐磨損的綠色環保型輪胎為代表的高性能子午胎將陸續投放市場。
輸送帶要向大長度、大寬度,生產過程連續化、自動化方向發展。V帶要用成型機組成型,小規格V帶要實現膠套硫化。要開發芳綸和氫化丁腈橡膠在傳動帶中的應用.定向短纖維橡膠復合材料的研制和應用。
要進行大口徑輸油軟管和特種性能膠管的研究開發。研究新型特種橡膠、熱塑性彈性體和芳綸等新材料在膠管中的應用。
為適應相關工業需要.其他橡膠制品也要大力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技術。汽車用橡膠配件將逐步滿足高檔汽車要求。大型建筑用隔震支座等防震橡膠制品、電子信息技術用高新精細橡膠制品等將陸續涌現市場。
飽和丁腈、丙烯酸酯等特種橡膠,芳綸和高模量低收縮聚酯簾線、高補強易分散白炭黑和低滾動阻力炭黑及對人體安全的綠色助劑將開發生產投入使用。
對提高輪胎生產效率,改進產品質量有效的氮氣高溫硫化工藝將在輪胎企業推廣使用。利用渦輪膨脹制冷技術粉碎廢膠制品精細膠粉的先進工藝,也將完善推廣使用。
2.2.5產業結構
通過制訂明確的產業政策,抑制小劣企業,尤其是小劣輪胎企業的盲目發展。制止重復建設,推動聯合、改組、兼并,支持技術水平高、競爭能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的發展,在未來lO年內,使l~2個企業進入世界橡膠企業lO強,有2—4 個企業進人20強。以增強我國橡膠工業在國際橡膠界的地位和作用。
3結語
我國橡膠工業從創建至今走過88年歷程,建國前34年,橡膠工業很弱小,還算不上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從建國到改革開放的29年,橡膠工業從打基礎、起步發展到初具規模。改革開放以來的24年,橡膠工業獲得勃勃生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從1978年到2001年.耗膠量由43萬t 增加到230萬t.輪胎產量由936萬條增加到l.08 億條。橡膠工業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大產業。
在未來3~13年間,我國橡膠工業將在相關工業、尤其是汽車、建筑、信息和石油等支柱產業的帶動下,以5%一7%的速度持續發展。雖然面臨著加人世貿組織(WTO).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嚴重挑戰,在發展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只要我們堅持調整、創新和提高競爭力的指導思想,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就一定能達到我們的目標,迎來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1]中國橡膠工業總覽西安地圖出版社,2000-9
[2]鞠洪振橡膠工業基本情況與持續發展問題.中國 塑料橡膠,2000,(6)
[3]葉可舒.中國輪胎市場狀況與發展預測.輪胎工業, 1999,19(12)
[4]李美霞我國輪胎工業生產技術現狀及市場預測中 國輪胎翻新修理與利用,2001,(2、6)
[5]許春華.我國橡膠工業材料進展、橡膠助劑,2001, [6]呂百齡新世紀橡膠助劑行業的戰略重點橡膠助 劑.2001,(1)
論文來源:呂百齡.中國橡膠行業商務寶典,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