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新技術:EPS納米燃油技術的作用機理
時間:2005-06-17
2004年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倍受關注,作為用油大戶汽車怎樣才能省油也越發受到關注,最近出現的燃油新技術:經納米燃油技術處理過的“EPS納米燃油”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下面通過介紹EPS納米燃油技術的作用機理,希望讀者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EPS納米燃油處理技術利用特殊的設計結構,使燃油的分子團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分子團高速通過磁場時,分子之間的弱氫鍵發生斷裂,使得分子團解體,變成小分子團,甚至單分子,這樣,分子團(包括單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增加,而相互作用減弱,由此推斷,宏觀上燃油的比重應該減小,而粘滯性也應該減小。
經中國科學院及中國石油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反復檢測證實,經過EPS納米燃油處理技術處理的燃油會發生以下變化:
1、 黏度明顯下降,流速為20L/h和10L/h的兩組樣品分別下降14.5‰和22.6‰;
2、 比重下降3‰,通過24小時后比重未見明顯恢復;
3、 核磁共振測量發現縱向弛豫時間T1和橫向弛豫時間T2明顯縮短;
北京遠通公司通過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委托美國商務部及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IST),利用中子小角散射技術(SANS),對EPS納米燃油處理技術處理前后的燃油的微觀結構進行了測量,結果證明:燃油在處理前含有大于300納米尺度的分子團粒,而處理后成分的尺度均小于3納米,而且至少在一周內不變,這充分說明燃油經處理后,其微觀結構和宏觀物理性質確實發生很大變化,這就是EPS燃油處理技術有效節油和環保的根本原因。
遠通公司歷經15年的這些研究結果,初步揭示了EPS系列納米燃油處理裝置的作用機理:即經過EPS處理的燃油,分子團裂解變小,甚至可能以單分子形態存在相當的時間,分子間平均距離加大,相互作用減弱,致使比重和黏滯性減小,大大改善了燃料的霧化程度(也可以說是納米級別的霧化),使燃料的完全燃燒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
經納米燃油技術處理過的燃油可以稱為“改性納米燃油”,其燃燒過程與未處理過的燃油有顯著不同,通過對車輛發動機的最佳優化匹配調整,達到顯著的節油和環保效果。普通汽車加裝該裝置:可以節省燃油10%至30%,凈化尾氣50%至90%,增加動力10%至30%,并能降低發動機噪音,抑制積碳生成,延長發動機壽命。